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苗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培育植物幼苗的地方。[例]為培育茁壯的幼苗,苗圃裡須保持一定的溫度與溼度。
歸納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目錄1 定義2 歸納推理的運用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 )簡稱歸納,乃是以觀察所見多個事例所得經驗為基礎,歸結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藉以作為解釋或預測類似事件可能發生之根據的思維歷程。準此定義,可知歸納推理所得結論是不肯定的,是或然的。不過,如果從經驗獲得知識的觀點言,經由歸納推理獲取知識的機會,是比其他還要多的。 歸納推理的運用歸納推理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廣為運用,在科學研究上更是獲得科學知識的重要方法。凡是科學上試探性的實驗研究,無不採用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進行。以醫學臨床實驗某種藥物對某...
工作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作分析法(job analysis) 類似於巴比特的活動分析法。甚至可以說工作分析法是活動分析在職業活動方面的應用。由教學的改進著眼,進而研究課程的設計途徑。他不排斥知識,卻認為知識應該有用於生活。因此查特斯分析人類活動,以了解人類生活所需的知識內容;而巴比特卻是為了瞭解人類從事活動所需能力為和,而分析人類活動。 課程設計程序研究社會情境中人類的生活,以決定主要的教育目標。分析目標為理想和活動,直到工作單位的層次。對於「理想」的選擇,係由所有教師投票決定。「活動」則由社會中個人身心活動觀察而來。這些分析必須完整,直到獲得每一個活動構成的一連串細微步驟為止──最好是學生可以直接從事,而不...
資訊融入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用融入時機張國恩認為下列五項特殊教材是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好時機:將抽象化的教材轉成視覺化的教材需要培育從事實務演練的經驗學校無法提供問題解決的環境學校所欠缺老師的一些學科引導學生學習動機其中「九年一貫課程」提到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時機包括:課程、教材、教法、甚至於評量,都可利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其應用的範圍有教學大綱提示、班級及學生資料管理、虛擬教室、補充教材、學生自學教材、線上測驗與評量、學生作業、競賽活動、師生互動、以及親師溝通(江羽慈,2003年)。
雙語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雙語教育是指對還在學習英語的學生,有部分時間是使用第一語言來教導。這種方式稱為雙語教育。雙語課程在內容和品質上差點很大。雙語課程至少包括對英語能力有限的學生教ESL。基本上,雙語課程會有一些使用西班牙語的教學(目前在美國絕大多數的雙語課程都是西班牙語,所以在這裡都用西班牙語做例子。但是,同樣的原則也可以應用到其他語言的雙語課程。)對所有學生教導拉丁文化時,要教導到什麼程度,不同的雙語課程在做法上有差異。而且,有些雙語課程對全部學生都教西班牙語,不論他們的主要語言是否為西班牙語。在有些雙語課程裡,不同語言背景的學生也學習彼此的語言,稱為雙向雙語課程...
國立二林工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缺失、顯特點,建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激發其潛能。推展生命教育,珍惜生命,愛護自己,建立正確人生觀培育積極樂觀進取的精神。實施違規學生勵志營輔導(精神講話、愛校服務、團體諮商),鼓勵學生改過向上,遵守群體的規範,愛護團隊的榮譽。用愛與榜樣教育學生、指導學生,發揮慈母般的愛心、園丁般的耐性,導引學生快樂的生活、有效的學習,進而適性發展。社團活動 社團時間可培養團隊精神與人際溝通能力,並提供同學課餘休閒,放鬆身心的管道。本校依教師專長、學生興趣與學校設備,成立下列社團,寓教於樂,讓學生快樂學習。目前計有七大類社團:學術類社...
能力本位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本位教育是一套培養兒童勝任未來所要從事工作能力的程序,透過這一套教學程序,能夠學會從事某種工作所必要的認知、情意、技能等三方面的教學法。將學生所需獲得之能立即所需達到之標準清楚地描述,然後將學習者安排於可表現這種特定能力之學習環境,經過學習後,教師根據預定能力標準和學生之實際行為表現比較、分析、評量,然後再根據分析與評量之結果作為學生學習”處方”之根據,並發展另一個學習活動。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培養一種職業上成功之能力為導向之教導及訓練,學生之學習結果也有確切之標準評估,故能培養真正有能力、能工作之人才。目錄1 要素2 教學實施3 特點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要素能力本位教學是一種將教學目標明...
知識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領導(knowledge leadership)目錄1 定義2 起源3 學校的發展阻礙4 中英文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指組織領導者能夠提供適切的環境、文化和組織結構,以利於知識的建立、分享和創造。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已經成為最可貴的資產,有些知識屬於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是有形的、具體的、可以看得到的;但是有些知識屬於內隱知識(tacitknowledge),是屬於無形的、抽象的、不易被看到的。前者進行知識的處理較為容易;後者要能有效處理,不能只告管理方法與技巧,而且有賴於領導能力,此乃知識領導受到重視之所在。 起源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相當...
環境教育定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民國行政院環保署於中華民國99年6月5日所頒佈之環境教育法中,將環境教育定義為:「指運用教育方法,培育國民瞭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增進國民保護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環境,採取行動,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
斯金納(B._F._Skin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 F. Skinner,或譯作史金納)(1904年3月20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漢納縣 (賓夕法尼亞州),1990年8月18日逝世於麻塞諸塞州坎布裏奇)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斯金納是操作制約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也是行為治療法的先驅。他從小對工藝有興趣,這和他後來喜歡實驗研究有密切關係。他引入了操作條件性刺激。他還寫了著名的小說《桃源二村》。在心理學上,斯金納的研究被稱為實證主義與操作行為主義。他強調心理學所能研究的只限於那些可被觀察、測量的行為,而行為的改變,則可經由環境的設計與外在的控制來塑造。斯金納主要的研究,是集中在動物的操作性...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