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90.3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戰國策.楚策一》:「心搖搖然如懸旌而無所終薄。」比喻人心神不寧,如搖晃的旌旗一般。如:「心旌搖」。
玄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使人迷的手法。《西遊記》第三九回:「那獃子就弄玄虛,將行李分開,就問寺中取條匾擔,輕些的自己挑了,重些的教那皇帝挑著。」
守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火星犯歲星。《新唐書.卷一五四.李晟傳》:「晟屯渭橋也,熒守歲,久乃退。」
利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財利誘他人。如:「君子不可以利誘。」宋.梅堯臣〈水邱於西湖得活鯽魚三尾見遺〉詩:「口且不爭甘,事亦難利誘。」
面面廝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面面相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覷」是看的意思。面面相覷,就是你看我,我看你,大家相視無言,不知所措。《續傳燈錄》卷六提到有人問海鵬禪師:「怎樣算是大不解的人?」禪師回答說:「就是在佛說法的場合中,面面相覷的人。」這裡的「面面相覷」本是相互地看,卻不知所云的意思;後世用來形容驚懼或詫異而不知所措的樣子。亦作「面面相窺」、「面面廝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疑、驚訝的語氣。如:「嚄!這道題怎麼還算不對?」
忍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梵語kṣānti的意譯。謂忍耐迫害、苦難、虛榮、自大及種種誘,使心安住不受影響。為佛教修行方法六度之一。《大智度論》卷一四:「我今求學佛道,當如諸佛法,不應起瞋恚如魔界法,以是故應當忍辱。」
駱賓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氏檄》,將武則天大罵一番,據說武則天一開始滿不在乎,聽到「入門見嫉,娥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主」,頗有得意之色,但聽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有人告訴她是賓王的作品,她竟責問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感嘆不能為己所用。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逃亡,不知所終。 思想《靈隱寺》一詩傳出後,曾經引起一時的轟動,特別是其中「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兩句,對仗工整、景色壯觀,讀之令人心胸開,因此人們爭相傳抄。但與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們還能從駱賓王其它詩中找到,比如《敘寄員半千》:「薄宦三...
背井離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解脫。因此他鼓勵求道者應該離開故鄉,到外地去求訪得道名師,親身追求正道,如此才不會被經典文字所迷。後來「離鄉背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掠影浮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浮光掠影」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滄浪云:「不落言筌,不涉理路。」按:此二言似是而非,人為最。夫迷悟相覺,則假言以為筌;邪正相背,斯循理而得路。迷者既覺,則向來之言還歸無言;邪者既返,則向來之路未嘗涉路,是以經教紛紜,實無一法可說也。此在教家已自如此,若教外別傳則絕塵而奔,誠非凡情淺見所測,吾不敢言也。至於詩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詠歌之,但其言微,不與常言同耳,安得有不落言筌者乎?詩者,諷刺之言也,憑理而發,怨誹者不亂,好色者不淫,故曰:「思無邪!」但其理元或在文外,與尋常文筆言理者不同,安得不涉理路乎?滄浪1>論詩,止是浮光略影2>,如...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