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201 ms
共 7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領導之效果。註1.此類型的研究方法在1970年代達到全盛時期,並且在1980年代為最具影響力的領到模式。在此研究方法中囊括了四種概念,及領導者的特質、情境的特徵、領導者的行為及領導者的技能。舉例而言,師生的能力程度與學校的目標達成息息相關,或者學生進入學校時的社經地位也與其標準化測驗的成果相關。註2. 參考資料註1. 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謝文全等人/著,台北市:文景出版社印行,民74出版,民85、87再版。P.289~294註2.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林明地、王如哲、王瑞塢、江芳盛、何宣甫、李安明、林...
|
組織承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表的依據之一。影響成員對於組織承諾的因素甚多,有些屬於個人的因素,例如, 個人本身知覺、職務、思考模式、滿意度、義務感、責任心、動機、主管領導風格等;有些屬於組織因素,例如,組織結構、組織文化、組織氣氛、組織變革等;有些屬於環境因素,例如: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工作待遇和福利等;有些屬於制度因素,例如,組織法令、組織規範等。由於組織承諾深深影響組織效能,所以有效提升成員的組織承諾,乃成為組織行為學的研究課題之一。學校是提升學生學習成就和改變學生氣質的重要場所,而教育人員則是重要關鍵人物。因此,如何有系統地進行組織承諾整合...
|
家庭雕塑_(Family_sculpti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家庭雕塑之意涵2 五種溝通型態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家庭雕塑之意涵家庭雕塑是Satir聯合家族治療的重要技術之一。家庭雕塑是根據成員在家庭中的溝通互動關係,請成員用身體排列出在家庭中的溝通姿勢,藉由具體的身體姿勢,讓家庭中界限、互動模式浮現,變得更清楚。靜態的身體雕塑,能協助成員覺察家庭互動方式,且讓成員有機會表達對彼此的看法,以及對互動關係改變的期望。進而使家庭互動能正向地改變。 五種溝通型態Satir認為個體有五種因應壓力的溝通互動方式。個體會把在家庭中的互動關係帶到現在的生活中。五種溝通型態說明如下:1....
|
補救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救教學(remedial instruction)目錄1 定義2 延伸釋義3 模式4 中英文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針對學習低成就、低落或欠佳的學生,實施額外的教學時間,以提升其學習成就的一種教學方式。 延伸釋義由於學生具個別差異,學習能力不一,採用同樣的教材和教法,對某些同學可以學得很有成就,可是某些學生卻成為低成就,這種現象可能跟學生的智力、能力和學習態度有關,就教育的觀點而言,必須採取適切的方法,給予有效的協助和指導,補救教學被視為一種很好的措施。因此,世界各國都很重視補救教學的實施,即使在先進的美國,補救...
|
差異格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emeinschaft」和「Gesellschaft」來區別過往社會和現代社會在社區、群體間共存模式上的不同。但費孝通的著眼點不在於過往和現代的差別,而是中國傳統社會和西方現代社會的差異,因此他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兩詞,並廣為國際社會學界所讚譽;費孝通以柴捆來形容西方社會的人際關係,他指出西方社會的構成如同柴捆,一群人因為某種特定關係組成一捆(一個團體),儘管一個人在公領域和私領域會分屬不同團體,但西方人在進行活動時會公、私兩者分明,此即「團體格局」;反觀中國人建立起自身漣漪一般的人際關係,不論事情在公、...
|
一般系統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不息的維繫,唯有透過對於未來的敏感度,才能使得系統能夠穩定存在。3. 強調產出或成果導向:由於在此模式之下,不同的過去仍可造就相同的未來,因此重點在於產出的結果品質還有數量,唯有最後的結果才是重點,前面的因子都只是一個轉換的過程,並非此模式下的探討重點。4. 彈性應變:前述所言,唯有透過各種應變的方式,以及極具彈性的策略,才能夠適應各種未來的變化,因此固定、僵化的方式,是不能支撐一個系統的長久,所以必須要有彈性,才能恆久維持。 關鍵字中文:一般系...
|
組織變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不謹慎處理將導致組織內部的猜疑和抗拒。相信變革是不需要的:組織內部認為缺乏變革需要,或過去成功的模式讓他們不想改變。相信變革不會成功:即使已發現問題所在,但認為新方案/模式可行性低。經濟威脅:涉及組織成員的工作穩定、薪資、福利。相關高成本:從事變革需要付出些成本,例如:程序改變、多付出心力、資源運用。在過渡時期表現比較差,這是由於新方法、程序尚在適應、轉換、學習,故成本和利益較難計算。害怕個人失敗:變革使一些過時的專家必須學習新事物,缺乏自信和...
|
班級社會體系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班級社會體系理論(Classroom as A Social System)最早提出「社會體系」概念來研究人類社會行為的是T. Parsons;然而將此概念具體化,發展出一套分析人類社會互動的理論模式,並且用以闡明教學情況中行為改變問題的,則當推Getzels 和 Thelen(1960)。Parsons 曾經指出「社會體系」包括下述特性:(1)它包括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人群的互動;(2)一個行動者與其他行動者處在一個「社會情境」中;(3)行動者之間有某種互相依存的一致行為表現,此種表現是由於彼此具有共同的目標導向(或共同...
|
閱讀治療(biblio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夠喚起個體與故事書中的人物之連結,並且傳遞他人如何面對與解決問題。好的文學作品能夠提供可以參考的模式,幫助人們因應困境,並處理現實生活的問題。閱讀治療大多用於成人的工作,同時也適用於兒童。閱讀治療使用的文學作品包含童話故事、小說、散文、詩歌、自傳等。 閱讀治療應用在兒童對於經歷過創傷和失落的兒童,治療師可以選擇特定主題的故事書,帶給個案情感上的觸動或是行為上的改變。閱讀圖書可以喚起兒童個案早期的關係、經驗和記憶,例如童謠包含了聲音語調、重複的聲音和歌詞,容易喚起兒童和其主要照顧者之間的正向關係。閱讀也可能與個人獲得平...
|
文化霸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秩序能夠和諧運作。社會學者包曼指出,文化的終極目標乃是建立霸權,透過文化霸權的建立,當權者得以此模式影響其統治範圍內,諸多的生活型態的一致性、可預測性。並在此一範疇中,樹立我族文化與他族文化的差異,藉以證明我族與他族的存在確實是具有不同意義的。因此,文化本質上便具有強調某一種精神思維方式或者物質生活模式是優於其他模式的,文化霸權便以此特性,試圖以自身之優越,無形中號召他人...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