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兵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器的總稱。《周書.卷一四.賀拔勝傳》:「身死之日,唯有隨身兵仗及書千餘卷而已。」也作「兵杖」。
|
帶雨拖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從,還有那個也無。」師云:「珍重。」有僧問云:「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乃起立,以杖繞身一轉,翹一足,云:「會麼?」僧無對,師打之。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默然。其僧又問石霜:「此意如何?」石霜云:「主人勤拳帶累,闍黎1>拖泥帶水。」耽源問:「十二面觀音是凡?是聖?」師云:「是聖。」耽源乃打師一摑。師云:「知汝不到這個境界。」 〔注解〕
(1) 闍黎:即阿闍黎,佛教上指能教授弟子法式,糾正弟子行為,並為其模範的人。「阿闍黎」為梵語&a01.gif;c&a01.gif;rya的音譯,意譯為軌範師。〔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燈會元.卷三.麻谷寶徹禪師》
|
善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良好關係。南朝梁.簡文帝〈相宮寺碑〉:「皇太子蕭緯,自昔蕃邸,便結善緣。」《西遊記》第一二回:「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
|
弓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元朝時專門負責治安的人員,後泛指捕快。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四折:「我領著眾弓兵,不問那裡趕將去。」《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性野,不知王法,就持了刀杖器械,大打一仗。弓兵前來護救,都被他殺傷了。」
|
的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於判處笞、杖刑的犯人不准其贖免而執行原判,稱為「的決」。《六部成語註解.刑部》:「的決:的,實也。凡笞杖之罪或納金准免,其不准免者曰的決。」
|
臥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寢臥或起床。指不論睡覺或清醒,時時刻刻。《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宋史.卷三七三.列傳.朱弁》:「倫解以授弁,弁受而懷之,臥起與俱。」
|
布袋和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號長汀子。明州奉化人。以神異著稱,常用杖背負一只布袋入市,故稱為「布袋和尚」。因他圓寂前說了「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時人認為其為彌勒的化身。相傳在中國多數佛教寺院裡所供奉的大肚彌勒,即為他的造像。
|
背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行刑杖時,背部被鞭、棒打傷所形成的傷痕。《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郭威脫了衣服,令軍人將他背脊上打了三十下背花,星夜走過秀容縣北契丹寨上詐降。」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則問你幾絲兒頭髮,幾條背花?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
|
談空說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論佛法。後用以比喻群居閒談。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
冷森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寒氣逼人。《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那樹林深處見一個小小地莊舍,僻靜田地裡,前臨剪徑道,背靠殺人堽;遠看黑氣冷森森,近視令人心膽喪!」《水滸傳》第五七回:「欺佛祖,喝觀音,戒刀禪杖冷森森。」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