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今不如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在不如過去。多表示對世事的慨嘆。如:「自從港口淤塞不通,這城市的盛況已經今不如昔。」
年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匯聚載錄時事資料至出版年為止的書,內容包括各方面或某專門學科的敘述,與統計、圖表等資料。可供了解過去發展的情形及未來規劃設計的參考。如:「教育年鑑」、「中華民國年鑑」。《清史稿.卷一一九.職官志六》:「敘官掌考功定課,彙覈履行。統計掌統一計表,刊行年鑑。印鑄掌編輯官報。」
狐兔之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兔死狐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兔死狐悲」原作「狐死兔悲」。敦煌變文中有篇〈鷰子賦〉,說了一個故事:鷰子因為剛築好的巢被黃雀霸占,又被黃雀一家人打傷,心有不甘,一狀告到法官鳳凰面前。經過審理,黃雀被判杖責下獄,鷰子感到很欣慰,直罵黃雀是惡有惡報。一旁的鵙(ㄐㄩㄝˊ)鴿和黃雀是兄弟,看不過去地上前說:「我為我哥的行為感到羞愧,但是我曾聽過『狐死兔悲、物傷其類』這麼一句話,因為同類遭到不幸而感到悲傷。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何況是同類。他犯錯受到懲罰是應該的,你何必在背後辱罵詛咒他呢?」後來「兔死狐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同類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傷。
以身試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漢時為一郡之長,統掌政、軍、刑等事務。 (2) 正身:修身。 (3) 故行:舊有的行為。此指過去曾有貪鄙不法的行為。 (4) 更:改換。此指改過遷善。 (5) 明慎:審慎明察。 (6) 職:所職司掌管的事物。 (7) 毋:不要、莫。表禁止或勸誡之意。
寒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寒露風」:通常白露日下雨,寒露日便會颳風。「寒露夜雨,卡贏過番」:寒露時若下雨,農作物將豐收,利潤高過去南洋貿易還大。「寒露麥,霜降豆」:寒露時適合種小麥,霜降時適合種豆類。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寒露英文關鍵字:Cold Dew 參考文獻註1: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P.13註2: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P.5
全盤否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數否決,不予以肯定。如:「我們不能因為這點小差錯,就將他過去的貢獻全盤否定。」
馬奎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詭麗。粗曠處寥寥數筆勾勒出數十年內戰的血腥冷酷,細膩處描寫熱戀中情慾煎熬如慕如訴,然而奇詭處人間鬼界過去未來變幻莫測。輕靈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紀現代文學中不容錯過的經典作品。馬奎斯的影響力深入各個國家,從各種跡象看來,臺灣小說作者張大春、吳繼文、駱以軍等人的創作,也受到這些他的作品的影響。 著作:代表作品《百年孤寂》,其他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說《沒有人寫信給上校》(No One Writes to the Colonel, 1968)、《樹葉風暴》(Leaf Storm, 197...
魯凱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青年期,此時需經過正式的入會禮儀,由應屆入會之青年集體出豬一口至公廨,由公廨之武士首長主持殺豬,像過去所獵獲知敵首致祭,然後舉行武士集體飲宴,青年則進行慶祝舞蹈,此時期的青年男子需要接受非常嚴格的軍事訓練,二十一位後成為成年級,才可以尋覓對象結婚,並參村中之事務。魯凱族女性則沒有年齡組織,其生命以結婚生育為中心,從少年期開始隨母親學習家事、紡織及田間工作,一直到結婚生子後即為成人。(註二P.171)(註三P.188-191) 豐年祭每年國曆八月十五日所舉行的豐年祭,是魯凱族最重要的農耕禮儀祭典,其主要的意義為每年農作物...
批判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於控制與生存的經驗分析科學之技術的趣向、在一般傳統中尋求相互了解的歷史解釋學之實踐的趣向、教條與過去的控制中解放的社會批判科學之解放的趣向。哈伯馬斯並以心理分析的方法說明意識形態的扭曲過程,進而主張主體必須透過自我反思化解對於實體化權力之依賴,並在不堅持同一性的原則下進行毫無宰制溝通以臻真理之共識。 對於班級經營的主要啟示 一、批判思考的機會 哈伯馬斯的批判哲學第一個啟示在抨擊扭曲體制所造成的理性窄化與主體萎縮,因而無法行使批判思考的有效性宣稱的主體。因此,教師在班級中應致力於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提供學生更大的...
鑒往知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察過去的事實,便能推知未來的變化。如:「多讀史書,可以讓我們鑒往知來,不再重蹈覆轍。」也作「觀往知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