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7.91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唾手可得」比喻容易得到。《三國演義》第七回:「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以為這學堂教習一事唾手可得,那知回家數月,到處求人,只因未曾走這康太守的門路,所以一直未就。」也作「唾手可取」。
束之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高閣」。見「束之高閣」條。 01.《西遊補.第一五回》:「行者在山凹裡,見師父果然做了將軍,取經一事,置之高閣,心中大亂,無可奈何。」 02.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六.練兵上》:「縱有黃帝握奇、太公陰符、孫吳心法、諸葛八陣,或置之高閣,或視為陳言。」
顧此失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全面兼顧。[例]他同時做好幾件事,結果顧此失彼,一事無成。
巧奪天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郭璞《葬書.外篇》目力之巧,工力之具1>,趨全避闕,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2>,玄通陰陽,巧奪3>造化4>。 〔注解〕 (1) 具:才能。 (2) 觸類而長:理解此一事物的規律,進而增長對其他同類事理的認知。見「觸類而長」。 (3) 奪:勝過、壓倒。 (3) 造化:指化育萬物的大自然。
虎頭蛇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做事不澈底,有頭無尾。[例]他做事總是虎頭蛇尾,難怪至今一事無成。
無疾而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事情無故終止。[例]他做事虎頭蛇尾,定下許多計畫,但卻都無疾而終,一事無成。
見仁見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同一事情,每個人看法各異。如:「至於人類究竟是性善還是性惡,則見仁見智,難有定論。」
開卷有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僶俛辭世,使汝幼而飢寒耳。常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罔罔。少年來好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爾有喜。嘗言五六月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陋,日月遂往,緬求在昔,眇然如何。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六.文儒》。〔參考資料〕 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六.文儒》太宗銳意文史,太平興國中,詔李昉、扈蒙、徐鉉、張洎等,門類群書為一千卷,賜名《太平御覽》。又詔昉等撰集野史為太平廣記五百卷,類選前代文章為一千卷,曰《文苑英華》...
歧路亡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子的鄰居走失了一隻羊,因大路上有許多岔路,岔路中又有岔路,縱使多人搜尋,亦無法找回。典出《列子.說符》。比喻事理本同末異,繁雜多變,易使求道者誤入迷途,以致一事無成。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三.中庸第二十五章一》:「而諸儒之言,故為紛糾,徒俾歧路亡羊。總以此等區處,一字不審,則入迷津。」也作「多歧亡羊」。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