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牛郎織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牽牛星與織女星。相傳織女為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天衣。嫁給牛郎後,荒廢織事,天帝大怒。責令織女與牛郎分離,只准兩人於每年七夕相會一次。見明.馮夢京《月令廣義.卷一四.七月令.日次.一年一會》引《小說》。後比喻分離兩地,難以會面的夫妻或情侶。
情不自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不自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禁」念作ㄐㄧㄣ時,有承擔、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則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興得無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中,敘述了婦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傳陰曆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稱為「七夕」。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並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於刺繡織布,稱為「乞巧」。詩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隨形的月亮時,想起乞巧的傳說,因此「情來不自禁」,一時感情激動,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希望自己...
遊絲飛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遊動空中的蛛絲,輕盈飄揚的柳絮。比喻隨風而倒的輕浮之人。《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一四.驚鴻記.七夕私盟》:「恩情占斷人間麗,莫認做遊絲飛絮,看萬歲千秋鸞鳳儀。」
孀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寡婦。南朝宋.鮑照〈和王義興七夕〉詩:「寒機思孀婦,秋堂泣征客。」唐.李公佐《謝小娥傳》:「有孀婦名小娥者,每來寺中,示我十二字謎語,某不能辨。」也稱為「孀妻」。
弦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呈弓弦狀的月稱為「弦月」。南朝宋.謝靈運〈七夕詠牛女〉詩:「火逝首秋節,新明弦月夕。」宋.范成大〈舫齋晚憩〉詩:「兩餘弦月上,塵界本清涼。」
錦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織在錦緞上的文句。參見「璇璣圖」條。後泛指華麗的書信。唐.王勃〈七夕賦〉:「上元錦書傳寶字,王母瓊箱薦金約。」宋.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詞:「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寶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借指女神。唐.李商隱〈七夕偶題〉詩:「寶婺搖珠珮,常娥照玉輪。」也稱為「婺女」。
碧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天。唐.林傑〈乞巧〉詩:「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宋.蘇軾〈虛飄飄〉詩:「露凝殘點見紅日,星曳餘光橫碧霄。」
雲階月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雲為階,以月為地。指天上。亦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唐.杜牧〈七夕〉詩:「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也作「月地雲階」。
小人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小型人物的雕塑像。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七夕》:「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種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態,謂之『穀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