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傍晚、日落時分。如:「夕陽」、「夕照」、「朝不保夕」。
夜晚。如:「前夕」、「一夕長談」、「終夕不睡」、「今夕何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七位。大寫作「柒」,阿拉伯數字作「7」。
數量是七的。如:「七個」、「七位」、「七步成詩」、「七情六欲」。
民間人死後,每隔七日即做法事一次,共需進行七次,俗稱「做七」。如:「頭七」、「二七」。
勞燕分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飛伯勞歌〉或成於齊、梁之前,不知其作者及確實年代。伯勞和燕子都是夏侯鳥,主要分布於日本、韓國、大陸地區東北等地。每年七夕過後,北方天氣開始轉涼,食物短缺,牠們就會遷徙到南方的浙江沿海、臺灣、菲律賓及南洋群島避冬,兩者分布的範圍大致相同,但古代住在華北平原一帶的人,只有在七夕之後的一個多月內,才會看到大量的伯勞和燕子同時飛來。所以他們覺得伯勞跟燕子就像織女跟牛郎一樣,一整年難得見面一次,好不容易碰面了,馬上又要各自南飛。後來「勞燕分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別離,多用於夫妻、情人之間。
情不自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語出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 △「不由自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天空。唐.王勃〈七夕賦〉:「霜凝碧宙,水瑩丹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絲縷編成的線,主要用來繫東西。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一心一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榮〉詩(據《全唐詩.卷七七.駱賓王》引)寄語天上弄機人,寄語河邊值查客。乍可匆匆共百年,誰使遙遙期七夕。想知人意自相尋,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無窮已,投漆投膠非足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針孔。北周.庾信〈七夕賦〉:「縷條緊而貫矩,針鼻細而穿空。」
金針度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反義7 辨析8 來源 釋義金針:傳說鄭侃之女采娘,七夕祭織女,得一金針,因之刺繡技藝更加出色。後諭秘訣。度:通[渡],過渡;引申為傳授 出處金。元好問論詩:[鴛鴦繡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用法比喻把高超的秘方與技巧傳授他人。 例句魯迅。懷舊:[用筆之活可做金針度人。] 同義傾囊相授 反義秘而不傳 辨析 來源資料取自於<中學生常用成語典> 宋裕編著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彩繩拂花去,輕球度閣來。  長歌送落日,緩吹逐殘杯。非關無燭罷,良為羈思催。 七夕  人世拘形跡,別去間山川。豈意靈仙偶,相望亦彌年。  夕衣清露濕,晨駕秋風前。臨歡定不住,當為何所牽。 九日  今朝把酒複惆悵,憶在杜陵田舍時。  明年九日知何處,世難還家未有期。 秋夜  暗窗涼葉動,秋天寢席單。憂人半夜起,明月在林端。  一與清景遇,每憶平生歡。如何方惻愴,披衣露更寒。秋夜一絕  高閣漸凝露,涼葉稍飄闈。憶在南宮直,夜長鍾漏稀。 滁城對雪  晨起滿闈雪,憶朝閶闔時。玉座分曙早,金爐上煙遲。  飄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