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0.6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眾心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志成城」之典源,提供參考。 《國語.周語下》二十四年,鍾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1>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2>,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3>好,鮮4>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5>。』三年之中,而害金6>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 〔注解〕 (1) 樂:贊成。 (2) 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 (3) 曹:群眾。 (4) 鮮:音ㄒ│ㄢˇ,很少的意思。 (5) 眾口鑠金:眾口所...
無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勝。唐.韓愈〈論佛骨表〉:「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無任感激懇悃之至。」《西遊記》第五回:「大聖聞言,歡喜無任。」
大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擔負國家重任的官吏。《禮記.中庸》:「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如意立為趙王後,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殘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肢體有缺陷。如:「這孩子雖身體殘障,但仍奮鬥不懈,其精神令人讚許」。
2.肢體有缺陷的人。如:「一次車禍,使他成了殘障人士。」
藜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百姓所吃的野菜。《墨子.魯問》:「短褐之衣,藜藿之羹。」《聊齋志異.卷二.阿寶》:「蓬茆而甘,藜藿不怨。」
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從身邊附近的事物開始學習。《論語.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眾口金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口鑠金」之典源,提供參考。 《國語.周語下》二十四年.鍾1>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2>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3>,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4>好,鮮5>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6>,眾口鑠金7>。』三年之中,而害金8>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 〔注解〕 (1) 鍾:通「鐘」。 (2) 樂:贊成。 (3) 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 (4) 曹:群眾。 (5) 鮮:音ㄒ│ㄢˇ,很少的...
眾心如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志成城」之典源,提供參考。 《國語.周語下》二十四年,鍾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1>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2>,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3>好,鮮4>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5>。』三年之中,而害金6>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 〔注解〕 (1) 樂:贊成。 (2) 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 (3) 曹:群眾。 (4) 鮮:音ㄒ│ㄢˇ,很少的意思。 (5) 眾口鑠金:眾口所...
嘆觀止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嘆為觀止」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見叔孫穆子,說之。謂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擇人。吾聞君子務在擇人。吾子為魯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舉,何以堪之?禍必及子!」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見舞〈韶箾〉1>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2>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3>以加於此矣,觀止4>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注解〕 (1) 〈韶箾〉:音ㄕㄠˊ ㄕㄨㄛˋ,舜所制的樂曲,亦稱為「簫韶」。 (2) 幬:音ㄉㄠˋ,覆蓋。 (3) 蔑:音ㄇ|ㄝˋ,無、沒有。 ...
眾口銷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口鑠金」之典源,提供參考。 《國語.周語下》二十四年.鍾1>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2>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3>,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4>好,鮮5>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6>,眾口鑠金7>。』三年之中,而害金8>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 〔注解〕 (1) 鍾:通「鐘」。 (2) 樂:贊成。 (3) 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 (4) 曹:群眾。 (5) 鮮:音ㄒ│ㄢˇ,很少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