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論及文章中援用古書典故、名人格言以及俗語等的修辭法。用以加強言論的說服力。如羅家倫〈運動家的風度〉文中「有風度的運動家,要有服輸的精神。『君子不怨天,不尤人。』運動家正是這種君子。」引用「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來加強「服輸的精神」的論點。
|
野心勃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所以員萬物也,衡者所以平萬物也,矩者所以方萬物也,權者所以權萬物也。……衡之為度也,緩而不後,平而不怨,施而不德,弔而不責1>,當平民祿,以繼不足,(勃勃)陽陽2>,唯德是行,養長化育,萬物蕃昌,以成五穀,以實封疆,其政不失,天地乃明3>。 〔注解〕
(1) 弔而不責:慰問而不責備。
(2) 陽陽:旺盛清和的樣子。,同「勃勃」。
(3) 明:光明。
|
勝不驕,敗不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勝利了不驕傲,失敗了也不氣餒。語本《商君書.戰法》:「王者之兵,勝而不驕,敗而不怨。」表示不論勝敗,都能保持平常心。如:「我們要以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來參與這場競賽。」
|
反求諸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反求諸己」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衛靈公》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禮記.射義》、《孟子.離婁上》、《孟子.公孫丑上》。〔參考資料〕 ■《禮記.射義》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孟子.公孫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荅,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扑鬘配命,自求多福。...
|
暗箭傷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劉炎《邇言.卷六》1>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2>,以其掩人所不備也。兩軍對壘,克日乃戰,鳴鏑交馳,負不怨勝。罪不在人,責在己也。故君子之於人,與其陰傾,不如顯責。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隱公十一年》、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三○》。
(2) 次骨:次,至也。次骨,至骨。比喻對於某件事情的感受非常深刻。 〔參考資料〕 ■《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于許。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師畢登。■宋....
|
貪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管子.七法》:「故有罪者不怨上,愛賞者無貪心,則列陳之士,皆輕其死而安難。」
|
怨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悲嘆。[例]他雖然從小肢體障礙,卻從不怨嘆。
|
眾口爍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口鑠金」之典源,提供參考。 《國語.周語下》二十四年.鍾1>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2>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3>,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4>好,鮮5>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6>,眾口鑠金7>。』三年之中,而害金8>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 〔注解〕
(1) 鍾:通「鐘」。
(2) 樂:贊成。
(3) 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
(4) 曹:群眾。
(5) 鮮:音ㄒ│ㄢˇ,很少的...
|
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困。通「厄」。如:「困阨」。《孟子.公孫丑上》:「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
幾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委婉勸諫。《論語.里仁》:「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晉書.卷八八.孝友傳.劉殷傳》:「事君之法,當務幾諫,凡人尚不可面斥其過,而況萬乘乎!」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