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張熟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魏,都是姓,此處泛指人。「生張熟魏」原指娼妓接待客人,不分生客熟客,後多用以比喻彼此之間不論熟不熟悉。如:「他交友不論三教九流,生張熟魏,一概來者不拒。」清.徐珂《清稗類鈔.娼妓類.京師之妓》:「京師則不然,無論生張熟魏,識與不識,皆可問津,且大了高叫見客,妓即相率而出,任客選擇也。」也作「熟魏生張」。
陌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見過的、不認識的或不熟悉的。如:「這個人看起來很陌生,一定不是本地人。」也作「驀生」。
不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隨時、時時。《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吾將不時更換,軍又訓練不熟:其必出二也。」《紅樓夢》第五八回:「探春因家務冗雜,且不時趙姨娘與賈環來嘈聒,甚不方便。」
前導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會有這樣的發現,原因是前導組體活化了大部分學生有關基督教的知識,而學生就可以使用這些知識來收納較不熟悉的宗教訊息。 研究報告許多研究已經確定,前導組織能增加學生對某種材料的瞭解。當教材內容有良好結構,但對學生而言並非一看就清楚時,前導組織似乎最為有效。但在下述兩種情況,前導組織通常沒有幫助:第一,沒有明確組織的、事實性的訊息;第二,包含許多獨立主題的教材。此外,如果先前知識淺薄或根本缺乏時,則用來活化先前知識的方法(如前導組織)反而有害。例如,若學生對基督教的瞭解不多,則討論佛教和基督教的關係的文章,可能反而會使學生...
生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熟悉、陌生。如:「人地生疏。」《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一向不回家,把巷陌多生疏了。」《文明小史》第一五回:「連年小考,蘇州是來過的,於一切路逕,尚不十二分生疏。」
3.不熟練。如:「技藝生疏」。《初刻拍案驚奇》卷四:「至荊軻刺秦王,說他劍術生疏,前邊這幾個刺客,多是有術的了。」《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如今上了年紀,且案牘勞煩,於這怡情悅性文章上更生疏了。」
吞吞吐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斷斷續續,要說不說的樣子。[例]她一向害羞,跟不熟的人說話總是吞吞吐吐的。
素不相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來不認識、不熟悉。《三國志.卷五七.吳書.陸瑁傳》:「及同郡徐原,爰居會稽,素不相識,臨死遺書,託以孤弱。」《西遊記》第四回:「眾天丁又與你素不相識,他怎肯放你擅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往鍋裡加水。《呂氏春秋.審應覽.應言》:「市丘之鼎以烹雞,多洎之則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則焦而不熟。」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算術分測驗中,將「香菸」改為「糖果棒」;計程車與卡片遊戲題目均予以替換。其他改變包括對特殊團體兒童不熟悉的題目,幾個分測驗的內容給予加長以提高信度,同時改進實施測驗與計分程序。 常模與計分魏氏兒童智力量表以6歲半到16歲半的11個年齡組,各組包括男生100名女生100名,總計2200名兒童樣本,每名兒童在一年內接受6周測驗。至於分數計算則與魏氏成人心智量表的程序相同,每一分測驗上的原始分數在兒童自己年齡組內轉化成標準化的標準分數。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魏氏兒童智力量表英文關鍵字:Wechsler Intelligence...
成竹在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注解〕 (1) 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畫竹子時,先將竹節一節節畫好,再逐一添加竹葉上去。為,音ㄨㄟˊ,作。累,音ㄌㄟˇ,增加。 (2) 熟視:細看。 (3) 遂:進。 (4) 兔起鶻落:兔子剛躍起,鶻鳥就猛衝下來。此比喻書畫時筆勢的健疾。鶻,音ㄏㄨˊ,鷹一類的鳥,亦稱隼。見「兔起鶻落」。〔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宋.晁補之〈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據《雞肋集.卷八》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