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忍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抗爭。《金瓶梅》第四一回:「李瓶兒這邊分明聽見指罵的是他,把兩隻手氣的冷,忍氣吞聲,敢怒而不敢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衛朝奉只是著人上門坐守,甚至惡語相加,陳秀才忍氣吞聲。」也作「吞聲忍氣」、「吞聲飲氣」、「氣忍聲吞」、「聲吞氣忍」。
螽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直翅目螽斯科的泛稱,約有三千種。體呈綠色、棕色或灰色,觸角等於或超過體長,具長翅,生活於地面、矮草上或灌叢中。雄體鳴聲來自覆翅互相摩擦。有草螽、尖頭草螽和盾背螽斯等。
2.《詩經.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或亦指祝子孫盛多之詩。首章二句為:「螽斯羽,詵詵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逆上衝。明.張自烈《正字通.口部》:「呃,方書有呃逆症,氣逆上衝作聲也。」如:「食飽氣呃」。
那壺不開提那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壺不開,比喻不作聲。全句指專說他人忌諱或弱處,有找別人麻煩的意味。如:「做人要厚道,不要那壺不開提那壺,專踩別人痛腳。」
屏氣斂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時停止呼吸。形容非常緊張或全神貫注的神情。《官場現形記》第三八回:「太太道:『不用你費心,我自己會收的。』瞿耐菴道:『太太說得是,說得是。』連連屏氣斂息,不敢作聲。」也作「屏氣攝息」。
彈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捻彈手指作聲。用以表示歡喜、許諾、警告等。原為印度風俗。後亦用來表示情緒激動。《南史.卷四五.王敬則傳》:「順帝泣而彈指:『唯願後身生生世世不復天王作因緣。』」《舊唐書.卷九一.敬暉傳》:「暉等既失政柄,受制於三思,暉每推床嗟惋,或彈指出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體小,嘴細長。鳴聲悅耳。善步行,亦能飛上高空。《爾雅.釋鳥》:「鷚,天鸙。」晉.郭璞.注:「大如鷃雀,色似鶉,好高飛作聲,今江東名之天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口作聲對狗發出命令。《左傳.宣公二年》:「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唐.李賀〈公無出門〉詩:「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蘭客。」
瓦缶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宋朝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正以「瓦釜雷鳴」比喻文章之拙劣與風行。
瓦釜鳴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宋朝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正以「瓦釜雷鳴」比喻文章之拙劣與風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