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聲吞氣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齣:「非是我聲吞氣忍,只為你爹行勢逼臨,怕他知我要歸去,將人廝禁。」也作「忍氣吞聲」。
每下愈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麼會在這樣卑下的地方呢?」接著莊子又舉了愈來愈卑下的例子,如:稊稗、磚瓦、屎溺。東郭子聽到後來,便不作聲了。莊子於是就說:「你所問的問題,就跟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踩豬的問題一樣。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必須用腳踩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如果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豬隻愈肥。因此,當獲問這個問題時,市場管理員回答說:『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解...
牙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咀嚼時,遇有塵沙之類而硌牙。如:「書中錯字連篇,猶如飯菜夾雜沙子,吃起來牙磣。」
2.尖厲刺耳的聲響所引起的令人起粟而不舒服的感覺。如:「那二手腳踏車的剎車聲,聽了真牙磣!」
3.言語聽來粗鄙或肉麻。如:「這句『親愛的』,她聽得牙磣不堪。」
4.話說出,自己覺得害羞或難為情。如:「你說這樣的話,也不牙磣?」《紅樓夢》第四六回:「好個沒臉的丫頭,虧你不怕牙磣!」
象聲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摹仿事物或動作聲音的詞。也稱為「摹聲詞」。參見「擬聲詞」條。
哼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從事體力勞動時所發出的有節奏的聲音。如:「工人扛原木時,口中哼唷作聲。」
聲氣相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彼此志同道合,志趣相同。《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也作「聲氣相投」。
黃鐘長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棄」用來比喻賢才不被重用。
出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作聲
杜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有怨恨卻絕口不敢作聲。比喻非常畏懼。《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曹節傳》:「群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
雷鳴瓦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宋朝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正以「瓦釜雷鳴」比喻文章之拙劣與風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