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87.5011 ms
共 3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個別化訓導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別化訓導計畫」是教師基於對自己擔任教師任務的信念、價值觀、自己的人格特質,而建立或設計適合教室的訓導計畫。教師可能不喜歡任何一種訓導模式,或嘗試過許多種訓導模式,但是沒有一種訓導模式對他的教室合適,可以使他成功地處理其學生的各種行為,建立良好的教室紀律;或者沒有一種訓導模式適合他的價值觀、信念、人格特質或教室情境。因此教師必須設計或創造屬於自己的訓導模式,規劃適合自己的訓導計畫,此謂之個別化訓導計畫。
一項個別化訓導計畫建立於教師自己的理論基礎上,指行為,知道在偏差行為發生之前,如何表現他的獨特作風。如此教師可以揭開偏差行為的奧祕,了解偏差行為的原因,排除偏差行為的因素,... |
區域網路個別位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一位址,用以確認在區域網路上的某一特定資料站。
|
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一、各別的。如:「個人」、「個性」、「個體」、「個別」。
|
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離、離開。如:「告別」、「暫別」、「永別」、「臨別依依」、「久別重逢」。
分辨、區分。如:「辨別」、「判別」、「識別」、「分門別類」。
類。如:「性別」、「國別」、「派別」、「職業別」。
另外的。如:「別人」、「別處」、「別號」、「別有洞天」、「別出心裁」、「別開生面」。
不要。如:「別生氣!」、「別理他!」、「別多心!」、「別走好嗎?」
用別針或大頭針等將物體固定。如:「別上一朵胸花。」、「把紀念章別在胸前。」
轉。如:「別過臉去」。
莫非、莫不是。表示揣測的意味。如:「別是我猜錯了?」
別針:一種用來將飾物配掛在物體上的特製彎針。如:「安全別針」。
|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皮亞傑的研究方法不採用當時流行的等實驗組及多人資料統計的方式,而採用對於個別兒童(他自己的女兒)在自然的情境下連續、細密的觀察紀錄他們對事物處理的智能反應,屬於質的研究。而他這種研究方式,廣為現時兒童心理學家所採用。認知發展論的理論,可以分成兩階段說明: 其一是他理論中的重要觀念,這些術語代表其理論的要義或基本概念。 其二是不同年齡兒童的發展階段觀點。 理論皮亞傑認為發展會以階段形式出現,透過平衡歷程從一階段演化至下一個階段。兒童會在環境中所遭遇到的經驗,以及經驗發生時他們所具備的認知歷程和結...
|
社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非機械式反映斯金納認為學習是一種機械式的反應,而班杜拉並不認同,他強調在即便觀察同樣的情境,依照個別認知判斷的中介作用後,個體反映議會有所不同。 (五)最能引起兒童模仿的楷模依據班杜拉的觀察,他認為以下四類是兒童較為傾向模仿的對象。1. 兒童喜歡模仿心目中最重要之人2. 兒童喜歡模仿與其同性別的人3. 兒童喜歡模仿曾獲得榮譽或出身較高之兒童的行為4. 同年齡社會階層相近的兒童相互模仿 (六)觀察學習四階段歷程1. 注意階段(attentional phase)只在觀察學習時,個體必須注意楷模所表現行為的特徵,並了解該...
|
符號互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乃是由事物對於人之意義所產生的。」貳、「事物對人的意義,則源自於先前的社會互動。」參、「社會行動是由個別行動的結合,而產生的。」(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符號互動論英文關鍵字:symbolic interactionism 參考文獻註1:吳逸驊。圖解社會學。易博士。 P.210註2:葉正。社會學詞彙。台北:風雲論壇。 P.410
|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接的三邊關係組合的智力統合體,這三邊可視為構成智力的三種成分,各邊的長度因人而異,這也可解釋智力的個別差異。這三邊分別是:組合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這與智力行為如何產生有關。指個體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表現於思考、計畫、判斷、執行等心智活動中的能力。後設成分:指高層次的心智執行過程,用以計畫、監控、評鑑個人的解決問題能力。作業成份:指個人在運思中使用語文及運算以比較、組合、推理的能力。知識習得成份:指個人經由學習語文或數學等而獲得知識的能力。經驗智力(experiential intel...
|
因材施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重要。子夏在侍親態度欠佳,所以孔子強調愉悅容色的重要。也就是說兩人雖然問了一樣的問題,但孔子針對個別欠缺的部分作回應,所以會有不同的答案。另外,在〈雍也〉篇中孔子直接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也說明了應依循個別的不同資質予以施教,才能有成效。孔門弟子三千,分列於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四科,程頤認為便是依其資質與能力而分,所以說:「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程頤的這段話見載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九》,後來「因材施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說明教育者必須依據受教者不同的資材,而給予不同的教導。
|
個案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案研究是為了決定導致個人、團體、或機構之狀態或行為之因素,或諸多因素之間的關係,而對此研究對象做深入探究。個案研究在教育研究上,有一段漫長之歷史,但也普遍應用於其他領域之研究,例如醫學、臨床心理學及個別差異之研究等等,並不限於研究別團體及其成員之行為特徵。個案研究較多用於檢核研究當時事件,但期間有關之行為無法予以操縱,因此個案研究有時需借重與歷史研究相同之蒐集資料技術,此外個案研究另需運用兩種於歷史研究所無法之蒐集資料方法,即直接觀察與有系統之訪問。目錄1 特徵2 目標3 研究設計3.1 設計形式3.2 設計要素4 研...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