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難兄難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劉義慶.世說新語.德性︰「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舊唐書.穆寧傳贊︰「薛氏三門,難兄難弟。」 2.釋義 原指兩人難分優劣高下。兄、弟︰比喻優劣、高下。 3.用法 今多用以指共患難或處於困境的朋友或比喻兩者情況差不多。 4.義近.義反 義近 患難與共、患難之交、不分軒輊、不相上下 義反 酒肉朋友、狐朋狗友、大相逕庭、判若雲泥 5.例句 ...
科層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me)的員工外,其餘多數為全時工作並靠薪資過日的人員。組織中也常利用薪資升降,來評鑑個人工作表現的優劣。 科層結構中的權威型態演進依歷史的演進,領導者的權威可分為列三個階段: 傳統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此種權威來自成員對傳統制度與傳統觀念的信仰,多半因血統與世襲制度而產生,此種權威被蕤是神聖不可侵,指可服從而不可違抗的。此權威最大詬病之處在於沒有隨著時代推演而進步,造成有才有能之人無法晉升,組織最終衰落。 魅力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此種權威來自領導者本身特殊的人格...
木桶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的板塊,而是其最短的板塊。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準。  若僅僅作為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謂是極為巧妙和別緻的。但隨著它被應用得越來越頻繁,應用場合及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已基本由一個單純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這由許多塊木板組成的“木桶”不僅可象徵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也可象徵某一個員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則象徵著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 木桶原理分析  對一個企業來說,最短的那塊“板”其實也就是漏洞的同義詞,必須...
步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緩慢和急速。形容做事不同的形態、風格。《荀子.禮論》:「故君子上致其隆,下盡其殺,而中處其中,步驟馳騁厲騖不外是矣。」《後漢書.卷三五.曹褒傳》:「且三五步驟,優劣殊軌。」唐.章懷太子.注:「孝經鉤命決:『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三國魏.宋均.注云:『步謂德隆道用,日月為步。時事彌順,日月亦驟。勤思不已,日月乃馳。』是優劣也。」
千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時代悠遠。唐.盧照鄰〈石鏡寺〉詩:「銖衣千古佛,寶月兩重圓。」唐.蘇頲〈夷齊四皓優劣論〉:「激清一時,流譽千古。」
夷夏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隨著民族矛盾的激化和民族仇恨的增長﹐逐漸添加了一些大漢族主義的內容﹐如認為夷夏種屬不同﹐先天就有優劣之分。在《國語‧周語中》不是將戎狄罵作“豺狼”﹐就是誣稱他們為“禽獸”﹐根本不把戎狄當作人﹐主張夷夏不通婚﹐不通禮﹔或則認為戎狄與華夏雖然本來是一家。但由於戎狄的祖先不遵守禮義﹐犯了罪﹐被流放到邊疆﹐形成戎狄之族﹐至今也沒有變好(《國語‧周語上》)。這兩種觀點都是對周邊民族的歧視﹐帶有明顯的大漢族主義色彩。孔丘作《春秋》﹐提出了“內諸夏﹐而外夷狄”的觀點﹐夷夏之防理論作為儒家的政治主張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這一理論在中...
常模參照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模參照評量(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 常模參照評量常模參照評量(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係以同年級或其他條件相若的一群學生在經測量所得分數為根據,取其平均數為常模,並且以此常模為參照點,從而比較分析學生學習成就之優劣。由此可見,常模參照評量對學生學習成就的解釋,是採用了相對的觀點,學生在試卷上得到分數的高低,只能看他在團體中與常模比較後所顯示的相對位置;不能憑測得分數的本身而評定其成就的高低。在常模參照評量的原則之下,學生學業成就的等級標準是不能事先預定的,只...
軒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車前頂高的部分為軒,而車頂前低後高的部分為輊。一說車子行進時,前端高起叫軒,後端高起叫輊。多用於比喻高低、輕重、優劣的差異。如:「不分軒輊」。《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事有低昂曰軒輊,力相上下曰頡頏。」
比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兩樣以上的事物,評比較量其優劣、高下等。[例]近來因為工作比較忙碌,所以遲了幾天回信。
評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估人、事、物的優劣、善惡美醜、或合不合理,稱為「評價」。如:「讀者對這部文學作品有很高的評價。」、「要評價一個人,就必先對他有深入瞭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