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學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一群學生在經測量所得分數為根據,取其平均數為常模,並且以此常模為參照點,從而比較分析學生學習成就之優劣。2.標準參照評量(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是以事先預訂的標準為依據,從學生在試卷上答對題目的多少,以評定他的學業成就。在學校教學評量上,一般都採用標準參照模式。(三)最佳表現評量與典型表現評量1.最佳表現評量(maximum performanceevaluation):是以測量受試者的最佳表現為目的的,凡是以能力的高低做為評量基礎者,均屬最佳表現評量。2.典型表現評量(ty...
知己知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己知彼」原作「知彼知己」。「知己知彼」是指除了解自己外,對於對方的情況也有透澈地了解及掌握,最早是使用在軍事方面。在《孫子.謀攻》中就提到,能夠確切了解敵我雙方的優劣長短,掌握詳細的情況,這樣在每次的作戰中,才能避免危險,而對於敵我雙方其中一方的狀況不了解,在作戰時,就會互有勝負。如果都不了解對方和自己的情況,那這樣的軍隊,在每次作戰時,就會遭遇危險。後來「知己知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正確澈底地了解自己以及對手的實力。出現「知己知彼」的書證如元.劉敏中〈念奴嬌.烏飛兔走〉詞:「美景良辰,親朋密友,有酒何妨醉。高歌一曲,二三知己知彼。」此處是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的意思。演變到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銀河、天河稱為「漢」。如:「天漢」、「銀漢」、「河漢」。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兩漢無名五言詩。其作者、作年、時代、篇目等,眾說紛紜,難以詳考,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西元192∼232),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
切磋琢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一.進士歸禮部》:「於時場籍,先兩監而後鄉貢,蓋以朋友之臧否,文藝之優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揚去就,與眾共之。」
精熟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需時間的多寡而已﹐如將學生性向視為學習速度的指數﹐對全體學童學習同樣教材的結果而言﹐就沒有所謂成就優劣之分﹐而只有學習快慢之別。特色: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增加成就感。為有效的個別化教學實際﹐助於大部份學生學習成功。 教學過程教師必須把課程分為一些小單元,每個單元包含一些精熟的特定目標。教師需告知學生每個單元的目標及效標為何,若沒有達到最低經熟程度,或雖達到但想增進表現的學生可以重複學習這個單元。當他們準備好時,可以做這單元的複本測驗。精熟學習的三個步驟:選定教學目標→進行全班教學→施以測驗 提出者--BloomBl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較勝負、優劣的活動。如:「球賽」、「預賽」、「決賽」、「複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出產陶瓷器的工廠。如:「御窯」、「柴窯」。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葉五官知鑒別》:「因論諸窯優劣,旁及金石真贗。」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9.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一.黃山谷詩》:「北宋詩推蘇、黃兩家,蓋才力雄厚,書卷繁富,實旗鼓相當,然其間亦自有優劣。」
出水芙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猶「出水芙蓉」。見「出水芙蓉」條。 01.《南史.卷三四.顏延之列傳》:「延之嘗問鮑照己與靈運優劣,照曰:『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 參考詞語︰秋水芙蕖注音︰ㄑ|ㄡ ㄕㄨㄟˇ ㄈㄨˊ ㄑㄩˊ漢語拼音︰qiū shuǐ fú qú釋義︰芙蕖,荷花的別名。像秋水般清澈的荷花,比喻詩文的清新。見「出水芙蓉」條。 01.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王維》:「唐無李、杜,摩詰便應首推,昔人謂『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殊未盡厥美,庶幾『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