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人論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指為了了解歷史人物,而論述其時代背景。清.王昶〈湖海詩傳序〉:「以詩證史,有裨於知人論世。」後亦指評斷人物的優劣和議論世事的得失。清.袁枚〈再答稚存〉:「足下引仗馬不鳴相誚,於知人論世之道,尤為疏謬。」
後發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讓一步,靜觀其優劣,然後再攻其弱點,一舉制伏對方。如:「他頭腦冷靜,遇事常能後發制人。」
牛驥同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辭牛驥共牢 良窳雜陳 蘭艾同生 相反辭舉直措枉 崇登俊良 例句一個機關在用人時若沒有認清職員的優劣,很容易會有牛驥同皂的情形發生。 修辭譬喻 參考資料多功能成語彙編 泰宇出版公司 p180實用成語辭典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p504
迥然不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兩漢無名五言詩。其作者、作年、時代、篇目等,眾說紛紜,難以詳考,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西元192∼232),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
掂斤估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量輕重。比喻品評優劣或形容過分計較。如:「你就是喜歡掂斤估兩的亂下評論。」《醒世姻緣傳》第二六回:「雖是那主人家黑汗白流掙了來,自己掂斤估兩的不捨得用,你卻這樣撒潑,也叫是罪過。」也作「掂斤播兩」。
試題種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試題種類(Examination classification)目錄1 前言2 問答題缺點3 測驗題優點4 編寫試題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前言在現在數學試卷中,較常見的兩種題型為問答題以及測驗題,而此兩種題型的好壞其實已爭論許久,而事實上此兩者其實各有優劣之處,並且針對不同的學習目標,適用於不同的試卷類型,而以下將介紹問答題以及測驗題的優缺。 問答題缺點問答題的題型中主要要求學生能利用其所學,去推論出答案,因此學生無法利用猜測的方式去試寫出答案,但在此類型下也有些許之缺點,首先為評分的困難程度,因學生會寫出算式以及計算...
判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別、區分。[例]你如何判別文章的優劣呢?
朱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人以朱為正色,紫為間色。比喻優劣、善惡、正邪等相對的兩方。《後漢書.卷六一.左雄傳》:「朱紫同色,清濁不分。」
十行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十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般人用眼睛看書,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卻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來形容閱讀速度很快。比較早的用法出自於東漢孔融〈汝穎優劣論〉。這一篇〈汝潁優劣論〉,就是當時眾多品評文章之一。孔融分別從八個方面來論證汝南人士勝於潁川人士:戴子高頡頏天子,許子伯嚎哭時事,許掾興水利助鄉里,張元伯鬼魂通靈,應世叔能同時閱讀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義兵討伐亂逆,袁著上書進諫。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
發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問(questioning)目錄1 定義2 發問的功能3 問題的類型4 判斷問題的優劣(註1)5 發問技巧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定義是一種引發他人產生心智活動,並做回答反應的語言刺激(Sanders,1994;張玉成,1995等界定)。是由教師和學生相互問答,已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方法。主要功能在於訓練學生思考,刺激認知活動的產生。楊坤原(2000)指出,就教學而言發問是教師能以適當的、具有創意的問題來誘導學生的思考,以促進學生的自發學習,達到教學的目標。換言之,透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可以刺激學生進行思考,養成主動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