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彈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整理帽冠。語出《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比喻準備出仕做官。《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楊俊》:「自初彈冠,所歷垂化。」
|
王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沉思出他的理,格了好幾天,非但沒有悟得,反而病了。於是改就辭章之學,博覽兵家書籍,二十八歲舉進士後出仕作官。由於得罪劉瑾,被貶至貴州龍場驛,他在蠻荒絕域中領悟聖人道理存於自己心中,而不是像事物上去追求。三十八歲講「知行合一」,門人漸多,五十歲揭示「致良知」之教。五十六歲奉命征撫西南土司,歸途得病,門人問他有什麼遺言,他微笑回答:「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就死了。 影響王陽明的門人很多,集合講論的時候,歌聲相和,互為問答,真情流露,感人至深。王陽明的思想精深縝密,他的門人與後學繼續發揚其中的某些特色,形成不同的派別。 關鍵...
|
李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李密(224年-287年),又名虔,字令伯,三國蜀漢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省彭山縣)人。李密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雖從小境遇不佳,但十分好學,師從於譙周門下,博覽五經。早年曾任蜀尚書郎、大將軍主簿等職。蜀亡後,李密曾以奉養祖母為由,謝絕晉鄧艾之請,辭不出仕。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立太子,為籠絡蜀漢舊臣,下詔征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又以照料年邁祖母為由,作《陳情表》上書晉武帝,其言辭懇切,感人至深,得晉武帝恩許。後祖母亡故,李密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 著作 李密作品已知有《...
|
寒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年冬至後一百零五日,約在清明節前一、二日。晉文公時為求介之推出仕而焚林,之推抱木而死,全國哀悼,於是乃定是日禁火寒食。因介之推有龍蛇歌,故亦稱為「龍歌節」。 △冷節、寒節
|
憤氣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這是唐代的邊塞詩人高適替朋友餞別寫的一首詩,說從前看到朋友有才能卻不受重用,一直為他感到委屈。今日友人有機會為官,徵召的命令也下來了,這位朋友必須立刻前往嶺南上任。高適除了不捨之外,也叮嚀他到異地應注意的事情。詩中的「氣填膺」指的就是因朋友的懷才不遇感到不平,氣憤填滿胸中。後...
|
陳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州文》,文中歷數曹操的罪狀,詆斥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建安五年,官渡之戰,袁紹大敗。陳琳出手營救拒絕出仕袁尚及袁譚而被囚禁的崔琰。曹操圍袁尚時曾派遣陳琳求降,被曹操拒絕。陳琳後為曹軍俘獲。曹操惜才曹操愛其才,署為司空軍師祭酒。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疫疾大作,與劉楨、應瑒、徐幹等人同染疫疾而亡。 著作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評價典論作者曹丕評曰:「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
|
東山高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謝安隱居東山,不肯出仕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後用以比喻隱居不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四折:「我趕不上龐居士海內沉舟,晉孫登蘇門長嘯,我可什麼謝安石東山高臥。」也作「高臥東山」。
|
彈冠振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拂除帽子上的灰塵,清潔服裝。語本《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後用以比喻準備出仕。《後漢書.卷六三.李固傳》:「是以巖穴幽人,智術之士,彈冠振衣,樂欲為用,四海欣然,歸服聖德。」
|
懷寶迷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有才德卻聽任國家陷於混亂狀態。語本《論語.陽貨》:「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比喻隱匿才德,不願出仕。《梁書.卷三八.賀琛傳》:「卿既言之,應有深見,宜陳祕術,不可懷寶迷邦。」《陳書.卷六.後主本紀》:「豈以食玉炊桂,無因自達?將懷寶迷邦,咸思獨善?」也作「懷道迷邦」。
|
草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未出仕為官者。唐.李商隱〈漫成五章〉五首之四:「不妨常日饒輕薄,且喜臨戎用草萊。」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