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餘數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原指一種數學系統,後來利用於密碼學成為一產生密碼的系統。
(二)網路中可利用資料產生餘數碼,並利用餘數碼更正錯誤的系統。
技能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技能過是指具有某一種技能的人力進入就業市場的數量超過市場所需。經濟學家以各行業價格的變動來表示人力供應的變動,當某一種行業人力的真實所得(real income)上升幅度較其他行業小,就可以稱為該種人力的技能過
  對於目前市場上技能過的評估,通常與該類人力資源的配置無關,而是與政治、經濟分析較有關;而且通常針對目前的市場情況,並不考慮取得這項技能的成本。
餘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錯誤校驗碼的一種;係以資料內容除特定的值(N,通常為質數)之餘數為其校驗部份,並可檢測其中是否存有算術錯誤。
活性汙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過活性汙泥系統中操作過程所需而應移出以進行最終處置之活性汙泥量。
杯水車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我也沒有辦法。」本來善絕對可以勝惡,邪絕難勝正,但是假如社會上充斥了太多虛浮的善,善就會微弱到只一杯水的力量,邪惡的勢力當然會越來越大,最後是不是就會反過來,把善的勢力給取代了呢?由此看來,孟子「杯水車薪」的比喻是很具警惕意義的。後來這句成語多用來比喻力量太小,無濟於事。
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音文字,排列方式正是根據部首。部首在許慎創立時,共有540個,後來不斷歸納淘汰,《辭源》中的部首只下240餘個,到了《漢語大辭典》只有200餘個。在1925年之後,部分中文詞典開始使用由王雲五發明的四角號碼檢字法,而大部分現代漢語詞典的詞語卻根據普通話音標來排列的。類別雙語辭典雙語辭典有單向及雙向之分。主要是把外語字詞用母語來解釋,或者把母語的字詞用外語來解釋。雙向雙語辭典基本上是兩本單向雙語辭典合拼在一起,更同時使用外語及母語作解釋。專業及學科辭典專業辭典是針對某一個行業的用詞及術語來編寫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法律...
春風化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風化雨」係由「春風」及「化雨」二語詞組合而成。 「春風」是出自漢.劉向《說苑.卷五.貴德》,根據記載,孟簡子曾經在梁和衛當過宰相,獲罪後逃亡齊國,管仲前來迎接並且問在梁和衛時門下有多少人?至今還跟隨在身邊的有幾人?孟簡子回答說從前門下有三千使者,現在只三人跟在我身邊。其中兩個是因為在沒錢時,我出錢幫他們埋葬父親和母親,另一個是因兄長被關,我代為出力營救。管仲聽了之後,上車時感嘆說:「如果我不能像春風給人感化和恩澤,也不能像夏雨一樣及時加惠於民,我必定會失敗。」「化雨」則是出自《孟子.盡心上》,內容是寫君子有種教人的方法,分別是像及時雨一樣及時的潤育教化、成就他的德行、通達他的才能、應答...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懷想起當年赤壁之戰時,曹操、周瑜當時的英姿,戰船相接千里,旌旗飄揚遮空的壯觀景色,如今卻什麼都不,豈不是讓人無限感慨?何況我們如今所能做的就是學漁夫、樵夫般的過日子,以魚、蝦、麋鹿為友,駕著小船,舉酒相敬。人生就像寄居在天地間的蜉蝣,也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是如此地短暫、渺小。想到這裡,難免感傷起來,轉而羨慕長江的永無窮盡。希望自己也能像天仙一樣地遨翔天際,和明月同壽。這裡的「渺滄海之一粟」後來演變成「滄海一粟」這句成語,比喻渺小而微不足道。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載,戰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包圍了趙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門下食客挑選出二十個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選出十九個,下的都不符合條件。這時,有一個名叫毛遂的人,主動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請求加入前往楚國的行列。平原君問:「你在我門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說:「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裡的錐子一樣,立刻就會顯露出鋒利的錐尖。而你在我門下三年了,我卻沒聽說過你有什麼表現,你還是留下吧!」毛遂說:「我現在自我推薦,就是請求你把我放進袋子裡,如果早點有這樣的機會,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錐尖而...
曲高和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歌曲,一開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數千人之多;後來他改唱陽阿、薤露等比較不俗的歌曲,跟著唱和的人就只下數百人;等到他唱起陽春、白雪這種高妙、優雅的歌曲,又夾雜著許多高難度的技巧,國中能夠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無幾了。這不是因為歌者唱得不好聽,而是因為曲子愈高雅,能夠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樣的,那些批評我的人,不過是些平庸之輩,怎麼能夠欣賞、了解我的為人呢?」後來「曲高和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無法引起大眾的共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