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0.3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男子的通稱。《水滸傳》第三七回:「今日鎮上一個使鎗棒賣藥的漢子,尀耐那廝不先來見我弟兄兩個,便去鎮上撇呵賣藥,教使鎗棒。」《儒林外史》第一回:「孤是一個粗鹵的漢子。今得見先生儒者氣像,不覺功利之見頓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貪、貪圖。如:「勿狃於急效」。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故使狃於功利,慮患不深。」
試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請問。為懷疑之詞。[例]在講求功利的社會中,試問有多少人能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呢?
機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機謀詭詐。《莊子.天地》:「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文選.江淹.雜體詩.孫廷尉》:「亹亹玄思清,胸中去機巧。」
功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功利。《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慢差等。」
斯賓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代表人物斯賓塞,其著有《教育論》、《心理學原理》、《社會學原理》等書。二、背景(1) 十九世紀中葉,自然科學進步、機器發明、工商發達、物質經濟的功利思想抬頭。(2) 1861年斯氏發表震驚世人的論文:「什麼知識最有價值?」即利批評希臘、羅馬古典語文為裝飾性的知識,應重視科學知識所具有的價值,認為其是實現完美生活所必需的知識。三、教育主張(1) 教育目的,在於預備將來完美的生活。(2) 人類生活包含五種活動,教育上若能對於此五種活動作充分之準備,將來就可以過完美的生活:1. 與自我生存有直接關係的活動→身體的保健。2....
自棄自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暴自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 著有《孟子》七篇,由弟子輯錄而成,共十四卷,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在〈離婁〉章中,孟子提到言行背棄仁義的人,就是自己害自己。孟子說:「不值得和自我蹧蹋的人談論仁義道理,不值得和自我放棄的人一起共事。說話違背禮義的人,是在蹧蹋自己。如果人自身不能心存仁愛,行事以義為準則,那就是自己放棄自己。仁,就像是一間很安全的房子;義,好比是正大的道路。拋棄安全的房子不住,捨棄正大的道路不走的人,真是可悲啊!」後來「自暴自棄」這句成語就從...
知識中心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趣”為中心。比較從學科內容上看,斯賓塞的實質主義課程理論是以學生完滿生活為依據的,帶有一定的實用性或功利性,所以又被稱為“功利主義”課程理論。而赫爾巴特的課程理論是以人的心理為依據的,在課程設置上則強調人文和思辨。兩者都強調學校應該以學科教學為中心。20世紀上半葉,知識中心課程理論的典型代表是要素主義和永恆主義課程理論。 要素主義課程理論以巴格萊為代表的要素主義課程理論認為,在人類遺產中有“一種知識的基本核心”,即共同的不變的文化要素,包括各種基本...
邊沁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所提倡的倫理學理論。主張快樂乃生命的主要目的,認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就是人類社會與個人行為至高無上的道德標竿。同時,社會的利益是以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依歸,個人或政府的行為必須符合最大多數人的利益。一般也通稱功利主義。
孟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著有《孟子七篇》。也稱為「孟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