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5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針見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書.卷六六.陶侃列傳》又嘗如廁1>,見一人朱衣介幘2>,斂板3>曰:「以君長者,故來相報。君後當為公,位至八州都督。」有善相者師圭謂侃曰:「君左手中指有豎理4>,當為公。若徹於上,貴不可言。」侃以針決之見血,灑壁而為「公」字。以紙裛5>手,「公」字愈明。及都督八州,據上流,握強兵,潛有窺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 〔注解〕 (1) 如廁:上廁所。如,往、至。 (2) 介幘:古代文人不分尊卑貴賤通用的長耳頭巾。幘,音ㄗㄜˊ。 (3) 斂板:古代官員雙手端持手板,貼近胸前,表示恭敬。 (4) 豎理:垂直的指紋。豎,音ㄕㄨˋ。 (5) 裛:音|ˋ,纏繞、包裹。
樂不可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樂到無法受得住,形容快樂到了極點。#語出《東觀漢記.卷一五.張堪列傳》。 △「喜不自勝」、「樂不可言
效益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事情,也絕對不能同意的。基本上,生命的價值是無上的,而且也是超過幸福的,因為沒有了生命,也沒有幸福可言。因此,我們絕對不可以犧牲任何人的生命來換取「最大的幸福」。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效益論英文關鍵字:utilitarianism ethics 參考資料歐陽教著。教育哲學,1999年初版,頁111-112,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心心相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禪宗主張不立文字,認為禪理不可言說,而斷際禪師的《傳心法要》就是延續此說。他強調在禪理的實踐中,心就是本體、核心,是眾生本來就具有而永不變易的佛性;禪修的目的在於保住本心,不起妄念,不假外求。他還特別強調實際生活中「心即無心」的道理。在一切行住坐臥中,但求無心,即不起妄念,這就是佛心了。因此修行時,不須透過語言、文字,以己心和佛心相印證,領悟佛的真理,就是「以心印心」了。後來「心心相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用來比喻彼此心意互通。
千頭萬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千端萬緒注音︰ㄑ|ㄢ ㄉㄨㄢ ㄨㄢˋ ㄒㄩˋ漢語拼音︰qiān duān wàn xù釋義︰猶「千頭萬緒」。見「千頭萬緒」條。 01.三國魏.曹植〈自試令〉:「機等吹毛求瑕,千端萬緒,然終無可言者。」(源) 02.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一.政體》:「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 03.宋.杜安世〈採明珠.雨乍收〉詞:「下簾幃、悄悄空階,敗葉墜風,惹動閒愁,千端萬緒難整。」 參考詞語︰千條萬端注音︰ㄑ|ㄢ ㄊ|ㄠˊ ㄨㄢˋ ㄉㄨㄢ漢語拼音︰qiān tiáo wàn duān釋義︰猶「千頭萬緒」。見「千頭萬緒」條。 0...
酒囊飯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詞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似詞6 反詞 詞義人只知吃喝玩樂,就像裝酒飯的囊袋,不懂做事,是個無用之人。 出處東漢王充輪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 用法用以譏人無用或愚蠢。 例句他整天無所事事,就向個酒囊飯袋,真不知他的人生有何意義可言。 似詞椎魯無能/飯坑酒囊。 反詞精明強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冤屈。《新唐書.卷一三五.高仙芝傳》:「我有罪,若輩可言;不爾,當呼枉。」
名正言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1>不正,則言不順2>;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注解〕 (1) 名:名分。名指一個人在社會上擁有的名位,分(ㄈㄣˋ)指他應盡的義務和應享的權利。 (2) 順:合理。
難言之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錢謙益.拔留庵︰「錢氏少為黨魁,晚托禪悅,生平頗多壹鬱難言之隱。」 2.釋義 隱︰隱情,藏在內心深處的事。 3.用法 難以說出或不願說出的事情、原因。 4.義近.義反 義近 難以啟齒、難對人言、諱莫如深 義反 無有隱衷、無不可言、無庸諱言 5.例句 有難言之隱的人,通常都會彆彆扭扭的。
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才德出眾的人。《論語.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