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胸無點墨、不識之無 相反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5.例句阿嬤目不識丁,連自己的名字都看不懂。
垂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是誰,能說得出來,就是我們已原形畢露了,只好迴避。」那人便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個窮鬼的名字和模樣全敘述了一遍,話還沒說完,五個窮鬼就現形,大跳大叫地說:「你既然這麼了解我們,卻還要趕我們走。我們是在磨練你的心智,讓你成就大業,萬世流芳,你居然不能體諒我們的苦心,實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天底下還有誰最了解你?雖然你要趕走我們,但我們仍然不忍心離開你。」那人聽了感到十分無奈,只好向窮鬼們說聲謝謝,把柳車草船燒了,請他們上座。韓愈用這篇文章比喻自己的命運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窮纏身,並用「垂頭喪氣」來表示自己無法趕走窮鬼、改變命運的無奈。後來「垂頭喪氣」就用來形容失意沮喪的...
公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把法律或命令公告周知。
2.向公眾揭示某種事實。如:「他作奸犯科的罪行,被新聞界公布開來。」也作「公佈」。
弱不禁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弱不禁風」形容物體柔弱得禁不起風吹,類似的語義在《隋書.卷四七.柳調列傳》就可以看到。柳調當時為侍御史,左僕射楊素在朝廷碰到他,拿柳調的名字來開玩笑,說他:「柳條通體弱,獨搖不須風。」「柳條」是「柳調」的諧音,這話有暗諷著柳調行事立場如柳條般搖擺。這讓柳調十分不高興,當場駁斥楊素的不是。但「弱不禁風」一語,卻要到如唐代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中間方有「弱雲狼藉不禁風」句,用來形容稀疏的薄雲禁不住風吹,一下子就被吹散了。這也許就是後代「弱不禁風」成語所本。這句成語在詩文多見,例如宋.楊萬里〈三花斛.水仙〉詩說:「生來體弱不禁風。」講水仙花的柔弱。再如宋.陸游的〈夢范至能李知幾尤延之同集江亭〉...
精衛填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色的鳥嘴。喙,音ㄏㄨㄟˋ。 (5) 赤足:紅色的腳。 (6) 其鳴自詨:牠的鳴聲就是自己呼叫自己名字。指「精衛」為其名,亦為其鳴叫聲。詨,音ㄐ|ㄠˋ,呼叫。 (7) 炎帝: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 (8) 溺:淹沒、沒於水中。 (9) 堙:音|ㄣ,填塞。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 (4) 竅:孔穴。此指人的心思、心智。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不辨菽麥」條。 01.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孫權小子,未辨菽麥,要領不足以膏齊斧,名字不足以洿簡墨。」 參考詞語︰智昏菽麥注音︰ㄓˋ ㄏㄨㄣ ㄕㄨˊ ㄇㄞˋ漢語拼音︰zhì hūn shú mài釋義︰謂智力不能辨認豆麥。形容無知。見「不辨菽麥」條。 01.南朝梁.劉峻〈辯命論〉︰「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也。」 參考詞語︰僅辨菽麥注音︰ㄐ|ㄣˇ ㄅ|ㄢˋ ㄕㄨˊ ㄇㄞˋ漢語拼音︰jǐn biàn shú mài釋義︰謂智力只能夠辨認豆麥。形容無知。見「不辨菽麥」條。 01.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陸子駱提婆者,出於皁隸,本是靴工,愚暗庸短,僅辯(辨)菽麥。」 參考...
小家碧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樂苑》記載,〈碧玉歌〉是南朝宋汝南王為寵妾碧玉所作,但是因為南朝宋沒有汝南王,所以後人懷疑應是晉朝汝南王。〈碧玉歌〉一共有三首,第一首是說碧玉初長成,就被汝南王看上,可見碧玉長得是多麼美麗啊!第二首是用碧玉的口氣說:我只是出身小戶人家的女兒,長得又不漂亮,實在高攀不上。第三首是說最後碧玉感動於汝南王的真情實意,終於嫁給了他。其中第二、三首的「碧玉小家女」,句中的「碧玉」就是汝南王寵妾的名字,「小家女」則是說明碧玉的出身是小戶人家的女兒,整句的意思是:碧玉是小戶人家的女兒。後來「小家碧玉」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平常人家年輕貌美的少女。
顧名思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寄望為人子女者,勿忘自己名字的由來。語出《三國志.卷二七.魏書.王昶傳》:「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後比喻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
不見經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三.再書博古圖》:「考諸前代,叔液之名不見經傳。」意思是說:「在以往眾多典籍中,都沒出現過叔液這個名字。」後來「不見經傳」就被用來比喻沒有名氣,亦用於比喻缺乏根據,沒有來歷。如:「這種說法不見經傳,恐是作者自創的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