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叫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聲呼喚。[例]小弟聽到同學在外面大聲叫喚他的名字,馬上就跑了出去。
無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不,都是。《紅樓夢》第六三回:「大家也學著叫這名字,又叫錯了音韻,或忘了字眼,甚至於叫出『野驢子』來,引的合園中人凡聽見者無不笑倒。」
同名之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字或名稱相同而受到連累。如:「他與那位通緝犯名字相同,因同名之累,常常被人誤認。」
屈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屈原,名平,字靈均,為楚國的貴族。他是中國文學上第一位有名字的偉大詩人,在他以前的文學作品如《詩經》,篇章短小且作者大多不著姓名。屈原的生卒年不詳,大約可推測生於西元前340左右,死於西元前278年左右。 時代背景及其重要事蹟《史記》中記載屈原青年時代曾擔任懷王的左徒官,形容他「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可知早年的屈原在政治場上相當意氣風發,他不只學問淵博、善於辭令,又能掌握戰國末期時各國情事,頗能替楚國建立一番功業。當時候,以齊秦楚三國為強國,其中又以秦兵強民富,頗有一統天下...
舌尖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ongue-phenomenon;縮寫TOT)。例如:在課堂上盯著某個學生,但卻怎麼都喊不出他的名字。 如何避免只要先把資料整理好,讓資料變成有組織、有條理的資訊,再存放到大腦裡,將來只需要順著當初存入的系統,就可以順利的把資料提取/回憶出來了。 因為本質上人腦和電腦一樣,都是“資料處理的系統”,學習本身就是“資料處理的過程”;一般人學習時只專注在如何“存”(記憶),而忽略了如何“提取”(回憶),所以當心裡越急、不夠專心的時候,“存”的動作容易失敗,當然到時候就容易想不起來。 相關研究 Read與Bruce(198...
名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名字、稱謂。《荀子.賦篇》:「名號不美,與暴為鄰。」
蔡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來的有兩女一子,其中只有長女蔡琰有記載姓名,字昭姬,因犯諱(司馬昭的緯字)《後漢書》記為蔡文姬,有名字記入史書,亦有文才。還有一女嫁給上党太守羊道,史書上沒留下名姓,但所生二子一女,大兒子早夭,女兒羊徽瑜嫁給司馬師史書上稱為“景獻羊皇后”、“弘訓太后”;小兒子羊祜確實大大有名; 蔡邕應該還有一個兒子,名字不詳,但有一個孫子叫蔡襲,關內侯。  東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上奏請求正定六經文字,得到許可。蔡邕親自用丹砂將經文書寫於石碑,再命工匠鐫刻,立於...
具體化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掉人事時地物的具體內容,例如提到我與班上一些同學有約,但當事人常會省略掉一些同學的具體姓名,而這些名字可能是影響當事人心情不悅之因素,因此此時諮商員就必須適時地詢問出這些同學是指誰,進而使得事情的經過更加透明化,且內容具體。(註1) 內容說明 傳記記憶(autobiographical memory)當在進行諮商過程中,當事人陳述事情的訊息,皆是從大腦中的傳記知識庫中擷取,而與個人經驗相關的記憶即稱為傳記記憶。且這些訊息的透露皆為非常主觀的結構,且有可能只是片段的表述,並非確切的真實景象。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當...
端木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端木複姓 姓氏源流 1.源于姬姓,出自黃帝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黃帝生二子,長子少昊,次子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二子,長子重黎,次子吳回。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六子,少子季連。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之後,其世系失記。至20余世有鬻熊,仕于周,為文王、武王之師。據《端木氏家譜》、《祖德性譜》載:鬻熊生二子,長子熊麗,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為姓,名端木典,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  其後幾世斷紀。西週末,有端木典後裔端木舒,仍仕于周,隨平王東遷。端木舒生...
字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字、詞。《紅樓夢》第六三回:「大家也學著叫名字,又叫錯了音韻,或忘了字眼。」《文明小史》第六○回:「單是那些外國書上的字眼,他肚子裡就很不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