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晝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夜。《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儒林外史》第四回:「眾和尚喫完了齋,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纔散了。」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腰懸竹使符,心與廬山緇。  永日一酣寢,起坐兀無思。長廊獨看雨,眾藥發幽姿。  今夕已雲罷,明晨複如斯。何事能為累,寵辱豈要辭。 燕居即事  蕭條竹林院,風雨叢蘭折。幽鳥林上啼,青苔人跡絕。  燕居日已永,夏木紛成結。幾閣積群書,時來北窗閱。 幽居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  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 野居書情  世事日可見,身名良蹉跎。尚瞻白雲嶺,聊作負薪歌。 郊居言志  負暄衡門下,望雲歸遠山。但要尊中物,餘事豈相...
咄咄怪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陶祐曾〈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噫!一小說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子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子夏曰:「敢問《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體現了以哲理、政事解詩的思想。子夏至魏國西河(濟水、黃河間)講學,「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 (《史記•儒林列傳》),還做過崇尚儒學的魏文侯的老師。近人有以為子夏思想中具有「法家精神」,韓非子稱「儒分為八」不及子夏之儒,是因為將之視為法家(見郭沫若《十批判書》)。子夏思想既是早期儒家在三晉的發展,又是由儒入法的關鍵。子夏本人不是法家人物,但以子夏思想為核心的三晉儒家卻非...
不舍晝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夜不停,持續不斷。《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唐.張說〈四門助教尹先生墓誌銘〉:「故每外和內厲,元元本本,學者如斯,不舍晝夜。」也作「不捨晝夜」。
瘦骨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骨瘦如柴」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引)纔聞居士病榮(縈)身,凡是有靈皆怪訝,病臥只居方丈內,飢羸起坐甚艱難。國王王子盡奔波,居士宰官咸禮覲,一切天人皆到會,果然見一病維摩。多將湯藥問因依,大照國師尋斬候,雖即(至心)申體察,莫知來處辯其因。謝諸人者賜相哀,四大元知有此災,舊日神情威似虎,今來體骨瘦如柴。深貴汝,倍憂懷,我此身形自嘆裁,因有如斯縈病故,廣陳妙法唱將來。
何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如何、怎麼樣。《論語.子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文選.揚雄.解嘲》:「彼我易時,未知何如?」
疑信參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將信將疑」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據《李遐叔文集.卷四》引)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1>,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為之愁,草木淒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注解〕 (1) 沒:音ㄇㄛˋ,死。通「歿」。
爛額焦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突遠薪,固無恩澤;燋頭爛額,反為上客。」蓋傷其賤本而貴末也。夫豈獨突薪可以除害哉?而人病國亂,亦皆如斯。是故良醫醫其未發,而明君絕其本謀。
小異大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大同小異」。見「大同小異」條。01.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符契,意用小異,而體義大同,與檄參伍,故不重論也。」02.唐.劉知幾《史通.卷三.書志》:「如斯變革,不可勝計,或名非而物是,或小異而大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