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鬼斧神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魯國有一個善於製作木鐘的工匠梓慶,他做的「鐻」(ㄐㄩˋ)大家都稱讚說手工非常精妙,好像是鬼神才能做得出來。魯侯問他說:「你是用什麼技術做的?」梓慶回答說:「我只是個工人,哪有什麼技術可言?也許是因為我在製作前先齋戒一段時間,使心中潔淨,沒有外界的干擾和雜念,讓心神能專一。然後我到山林中觀察樹種的本質和特性,挑選最合用的木質才下手施工。用最自然的我雕琢最自然的木質,做出這樣的成品,或許就是這個緣故吧!」後來「鬼斧神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形容技藝精巧,非人力所能及。
梅妻鶴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語源(出處)2.1 譯文3 近義4 反義5 例句6 引用 釋義形容隱居山林,與自然相伴的清靜生活。又作「妻梅子鶴」。 語源(出處)宋 阮閱詩話總龜:「林逋隱於武林之西湖,不娶無子,所居多植梅畜鶴,……因謂妻梅子鶴云。」 譯文林逋隱居在武林的西湖一帶,他沒有娶妻,也沒有孩子,在其住處大量地植梅養鶴,……所以說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 近義閒雲野鶴 山林隱逸 反義與時浮沉 與世推移 名韁利鎖 例句教授自從退休後,便隱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居然。如:「竟然」、「他竟敢不理我。」唐.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詩一○首之三:「漢使徒空到,神農竟不知。」《紅樓夢》第六二回:「原來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摧殘。《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唐.張昌齡〈對高潔之士策〉:「山林不夭,風雲以之通氣。」
無病呻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呻吟」是病痛或哀傷所發出的聲音。有病呻吟是正常,如果沒有生病也在那兒哼哼唉唉,就有點無端憂戚或妄發牢騷了。宋代辛棄疾有一闕〈臨江仙〉詞,說自己年華老去,似乎沒啥用處了,所以老天要自己隱居於山林中。但是回想自己過去幾十年的生命歷程,曾有許多歡樂卻換來今日的歎息,就警覺自己竟然無病也在呻吟。這是「無病呻吟」的原義。這句成語比較常用的是它的引申義。因為是無病呻吟,所以就有矯揉做作的意思,常用來比喻作品缺少真感情,矯揉造作,說些言不由衷的話,或譏諷人裝腔作勢。此成語也作「不病而呻吟」。例如宋代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一三談到漢代蔡琰所作的〈胡笳〉詩,雖然不合楚語,但是情感從內心發抒出來,真誠動人,勝過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擯棄。通「擯」。《莊子.徐无鬼》:「先生居山林,食茅栗,厭蔥韭,以賓寡人。」《列子.楊朱》:「名固不可去,名固不可賓邪?」
夜以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後漢書.卷二九.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郅惲》:「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其如社稷宗廟何?」 02.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縱侈荒淫,不知紀極;甘酒耆音,夜 (以)繼晝。」 參考詞語︰以日繼夜注音︰|ˇ ㄖˋ ㄐ|ˋ |ㄝˋ漢語拼音︰yǐ rì jì yè釋義︰猶「夜以繼日」。見「夜以繼日」條。 01.《陳書.卷三三.儒林列傳.鄭灼》:「灼家貧,抄義疏,以日繼夜,筆毫盡,每削用之。」 02.《鏡花緣.第九二回》:「妹子就用『黃昏』二字交卷,以記是日歡聚幾至以日繼夜之意。」
河東獅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鈆:音ㄑ|ㄢ,同「鉛」。 (3) 龍丘居士:陳慥,字季常,公弼之子。生卒年不詳。長年隱居山林,不問世事,喜好佛法,別號龍丘居士。為蘇軾好友。 (4) 河東: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的地區。秦漢曾於此設河東郡,其後唐置道,宋置路,亦皆稱為河東。 (5) 獅子吼:獅子一吼則百獸懾服,比喻威嚴。此處則用於戲稱陳季常之妻發怒。 (6) 拄杖:扶杖。拄,音ㄓㄨˇ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宋.洪邁《容齋三筆.卷三.陳季常》
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論衡》是漢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要有好時機,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潔,不保證能夠當官。王充列舉虞舜、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伯恭正字四首其二》:「天下事常出於人意料之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建築物。晉.陸雲〈歲暮賦〉:「悲山林之杳藹兮,痛華構之丘荒。」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六下.滇遊日記五》:「此古迦葉殿近因頂有新構,遂稱此為寺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