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39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雕蟲小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卷而作〈畔牢愁〉,形式精緻華麗,內容則與司馬相如一樣,均是諷少而勸多。但後來揚雄的文學態度轉變,崇尚五經、儒學,鄙薄辭賦。在《法言.吾子》中記載著,有人問揚雄說:「你年輕時很喜歡寫辭賦吧?」揚雄回答:「沒錯,但那不過像是小孩子所學的蟲書、刻符之類的小技罷了。」過了一會兒,揚雄又說:「胸懷大志的人是不屑去做那些事的。」原來西漢學童必須學習八體,其中蟲書和刻符又是八體之中,最纖巧難寫的兩種字體,寫的人費盡心思,卻缺少實用價值。所以揚雄用「彫蟲篆刻」比喻講究詞藻麗句的辭賦,創作者雖然費心,卻不實用,難成大道,只是雕蟲小技而已。後來「雕蟲小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或用來比喻文學,如《北史》李...
深居簡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思想。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侶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但是這樣的小心翼翼,仍然無法擺脫弱肉強食的...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有《幽明錄》、《宣驗記》、《世說新語》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局動盪,許多文人名士不能重務實而崇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了比喻、對照、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尤悔〉篇中提到東晉大將桓溫,有一次在休息時躺著對親信們說:「像現在這樣冷冷清清的,毫無作為,將要被晉文帝和景帝所恥笑了。人生在世,不應當這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就這樣既不能讓美名流傳於後世,也不...
不動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動聲色」原作「不發聲色」。韓愈是唐代文學家,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氣勢宏偉、融會古今,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他因為學高識廣,曾任國子博士,相當於今天的國立大學教授,頗負盛名。當時的中書令許國公贈予太尉韓公神道碑,請韓愈代為撰寫碑銘。韓愈在碑銘中寫到太尉韓公為人處世的特點:與人保持距離,不和任何人嘻笑親近,所以他只要一有輕鬆笑語,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還要貴重的賞賜一般;他在判案時也從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嚴明,只就法律論斷,因此幾乎沒人敢犯法。後來「不動聲色」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張揚的冷靜態度。如《水滸傳》第八六回:「宋江見這三路軍兵,盡皆退了。大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崇尚。《淮南子.氾論》:「兼愛尚賢,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唐.劉禹錫〈天論上〉:「右賢尚功,建極閑邪,人之能也。」
各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翼為清中葉時期的著名詩人,生於雍正,卒於嘉慶年間,享有八十八歲的高齡,著作不下千卷。乾嘉詩壇中,主要有「性靈」、「格調」、「肌理」等三個詩派,趙翼為「性靈」派的一員大將,崇尚性情自然流露,在隨意間揮灑表達出詩的意味。其詩作掙脫了貫有的規律,把詩歌創作引入普遍的平民階層,在當時及後世都備受推崇。壯年時,趙翼即因輕微中風而絕意仕進,歸隱田園,晚年時更處於半瞎、半聾、半啞的狀態,〈吳穀人祭酒枉過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即其晚年詩作,從詩名可知此詩所記為趙翼與吳穀人、洪亮吉(稚存)、趙懷玉(味辛)相聚共飲之事。當時他應已是七十餘歲的老翁,在座數位也俱是髮蒼鬢白,使他不由得生出人事更迭的感歎。詩中所提「袁...
汗馬功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便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本書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重要典籍,主張崇尚法治,強調賞罰分明,提出許多切合實用的理論。在〈五蠹〉篇中,韓非論述法治思想,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名利的韁鎖所束縛,敬服周公、孔子的遺範,推崇顏淵、閔子騫的德行,既然你眷戀不捨儒家的禮教,又何必讓黃老之學困惑你呢?」在參考資料中,另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年代雖比所引典源為早,但因出處不明,故置於參考資料。後來「名韁利鎖」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因名利的羈絆而不得自由。
黨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合同黨,攻擊異己。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後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於時矣。」也作「伐異黨同」。
蕩然無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有的事物完全毀損。[例]當今社會崇尚功利,重物質,昔日淳樸之風,早已蕩然無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