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施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財物送人,布施恩德。《左傳.昭公十三年》:「施舍不倦,求善不厭。」《墨子.非攻中》:「於是退不能賞孤,施舍群萌。」也作「施捨」。
延壽添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長壽命,增加子嗣。如:「張家喜歡大行布施,齋僧供佛,為的是替他家的老爺延壽添嗣。」
單行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於特定的事項,不歸入法典以內,或根本不為法典的制定,特就各該事項單獨制定而公布施行的法律。如國籍法、戶籍法、海商法等。至於凡公共團體所頒行的法令,僅適用於一省、一市、一縣或特定領域者,亦可稱之。如福建省各縣選舉委員會組織規程。
眉花眼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眉開眼笑」之典源,提供參考。 ※《喻世明言.卷四.閒雲菴阮三償冤債》菴內尼姑,姓王名守長,他原是個收心的弟子。因師棄世日近,不曾接得徒弟,止有兩個燒香上灶燒火的丫頭。專一向富貴人家布施。佛殿後新塑下觀音、文殊、普賢三尊法像,中間觀音一尊,虧了陳太尉夫人發心喜捨,妝金完了,缺那兩尊未有施主。……張遠心下想道:「又好個機會。」便向尼姑道:「師父,我有個心腹朋友,是個富家。這二尊聖像,就要他獨造也是容易,只要煩師父幹一件事。」張遠在袖兒裡摸出兩錠銀子,放在香桌上道:「這銀子權當開手,事若成就,蓋菴蓋殿,隨師父的意。」那尼姑貪財,見了這兩錠1>細絲白銀,眉花眼笑道:「大官人2>,你相識是誰...
頒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施行。《宋史.卷八二.律曆志十五》:「因更造曆,六年,曆成,詔試禮部尚書馮夢得序之;七年,頒行,即成天曆也。」《大宋宣和遺事.元集》:「又詔書頒行天下,將元祐賢臣,籍做奸黨,立石刊刻姓名。」
可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否、曾否。元.無名氏《看錢奴》第四折:「滿口假悲慈,可曾有半文兒布施。」
比丘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稱出家修行的女子。[例]一位比丘尼站在街頭化緣,讓過往的行人隨喜布施。 △尼姑
三階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朝僧人信行禪師所創立的佛教宗派,流行於隋唐二代。三階教將佛法依時、處、人各分為三階。時的三階指佛滅後初五百年為第一階,次五百年為第二階,其後為第三階;處的三階是淨土世界為第一階,凡聖三乘共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二階,只有凡夫眾生所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三階;人的三階是最利根一乘為第一階,數利根正見成就的三乘為第二階,執持顛倒見的眾生是第三階。本宗派即依此立名。三階教認為斯時、斯處、斯人都是第三階,不易解脫;其修行主張以苦行、忍辱為主,在路上見人不論男女,一概禮拜,提倡布施,死後林葬。反對禮敬佛像及念阿彌陀佛。與當時佛教理論和修行方法很不協調。隋開皇二十年、武周證聖元年、聖曆三年、唐開元十三年都曾詔令禁止該教。終唐之世,遂無所聞。近世敦煌殘卷出土,此宗教義始復為世人所知。也稱為「普法宗」、「第三階宗」、「三階宗」。
刊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刊印成書。《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發心持誦白衣觀音經,并刊本布施。」
十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菩薩的十種能力。《首楞嚴三昧經.卷下》:「世尊!唯願我等聞是首楞嚴三昧善根因緣,當得菩薩十力。何等為十:於菩提心得堅固力;於不可思議佛法得深信力;多聞得不忘力;往來生死得無疲力;於詰眾生得堅大悲力;於布施中得堅捨力;於持戒中得不壞力;於忍辱中得堅受力,魔不能壞得智慧力;於諸深法得信樂力。」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