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怒、哀、樂的內心感受。如:「心情」、「情緒」。
男女之間的愛意。如:「愛情」、「談情說愛」、「情竇初開」、「情投意合」。
親屬之間的情感。如:「親情」、「手足之情」。
友誼、交誼。如:「人情」、「友情」、「交情」、「情同手足」。
狀況。如:「情況」、「情形」、「情節」、「實情」、「病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疆界。如:「國境」、「邊境」。
地方、場合。如:「環境清幽」、「人間仙境」。
遭遇的情況。如:「順境」、「處境」、「家境清寒」、「漸入佳境」。
進展的程度。如:「學無止境」。
佛洛依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的人格。但不幸地個體有時無法正常依循每一階段前進,而滯留於某一階段。此外,個體面對創傷或極具壓力的情境(例如手足誕生),將可能退化至較早期的階段。因此佛洛依德非常重視兒時經驗,他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式在五歲時就已形成了。另外,因為佛洛依德的人格發展理論中,總離不開性的觀念,所以也被稱為性心理發展期(psychosexual stages),著重在追求本能滿足的歷程。在各發展階段中,身體上最易引起快感的部位不同,而佛洛依德就利用這些部位的名稱,來說明個體人格發展的歷程。 定義性心理發展又稱人格發展是佛洛德在19世紀末、20世...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的研究方法不採用當時流行的等實驗組及多人資料統計的方式,而採用對於個別兒童(他自己的女兒)在自然的情境下連續、細密的觀察紀錄他們對事物處理的智能反應,屬於質的研究。而他這種研究方式,廣為現時兒童心理學家所採用。認知發展論的理論,可以分成兩階段說明: 其一是他理論中的重要觀念,這些術語代表其理論的要義或基本概念。 其二是不同年齡兒童的發展階段觀點。 理論皮亞傑認為發展會以階段形式出現,透過平衡歷程從一階段演化至下一個階段。兒童會在環境中所遭遇到的經驗,以及經驗發生時他們所具備的認知歷程和結構,兩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若兒童...
魂牽夢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緒。我想念著你,掛記著你,整晚為你魂牽夢縈,綠色的輕紗,薰香暖了繡雲的屏風,又如何能忍受酒醒之後的情境?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日思夜夢、神魂顛倒 相反詞大夢初醒、恍然大悟 5.例句熱戀中的情侶,心總是魂牽夢縈著彼此。
社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訊息,重視個體學習時的自主性。(註2) (二)學習來自於觀察與模仿社會學習論提出個體的行為在社會情境下會受到他人的影響。班杜拉提出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及模仿(modeling)之概念描述。觀察學習係指個體以旁觀者角度觀察他人行為即可學習。例如:教育上經常舉辦的示範教學、觀摩教學以及教學演示等措施。模仿係指個體由社會情境中的個人或團體行為作為觀察學習之歷程。 (三)模仿學習有不同的方式學習者藉由觀察學提對他人進...
基模(Schem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家皮亞傑理論中的基本觀念之一,皮亞傑用基模來解釋個體如何認識並適應環境。他認為當個體面臨刺激情情境或問題情境時,會先用既有的認知架構與之核對,產生認知作用,也就是說將所遇到的新經驗,納入其舊有經驗的架構之內,這種歷程稱之為同化(assimilation)。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很多知識是以基模的形式儲存在人的記憶系統裏的 (Anderson, 1983; Rumelhart, 1980)。基模跟其他知識表徵的分別在於它是比較大的和較有組織的,也是比...
容量單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名稱,進而教導容量單位的換算。另外,也需具備容量的概念,清楚熟知容量的意義為何,且對於容量會使用的情境有哪些,具備上述的前置知識後,即應立即進行單位的教學,以使學生學習上融會貫通,且具有銜接性。 單位換算首先介紹容量最常使用的三個單位,分別為:1. 公升(L)2. 分公升(dl)3. 毫公升(ml 或 c.c.)首先公升與分公升之間為10倍的關係,意即1公升相當於10分公升,而在分公升與毫公升之間為100倍之關係,因此為1分公升相當於100毫公升,另外在實務上,常使用到的是c.c.的單位,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時時提醒學生...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tial intelligence):指個人面對新環境時,應用舊經驗與新經驗結合,表現適當的行為。情境因應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指個人適應環境的綜合能力,包括適應環境的能力、改變環境的能力及選擇環境的能力。此理論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智力是可教育性的,智力的測量應包含測量個人外在的知識、外在的適應能力及使兩者結合的能力,以形成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三元智力(陳李綢,民87)。自智力三元論問世以來,智力的觀念已由傳統的單一能力轉變到近代的多元智力,傳統智力測驗所測到的智力商數(IQ),只能代表三元...
探究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意義的知識。  探究式教學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發現及解決問題,是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中心,從開放的學習情境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擬定可行的解決方案,獲得結論並驗證之,經由問題解決的過程,讓學生從中學得解決問題的技能(張靜儀,1995;張清濱,2000;劉宏文,2001)。因此探究式教學是以發現問題為起點,再以此問題進行探究,並讓學生經由實際的參與,在探究的過程中學得解決問題的技巧。  雖然探究式教學法在促進學童對培養批判性思考上有極大的助益,但有些教師沒有自信能勝任探究式教學,甚至認為無法回答學童在探究過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