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1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求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後多指學習或工作的態度不認真,只求略皮毛而不深入理解。《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這人小的時候,諸事顢顢頇頇,不求甚解。」
庖丁解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的刀法怎麼會如此高明呢?」庖丁說:「我所喜歡的是事物的道理,遠遠超過技巧這階段上,開始學殺牛時,不得牛的結構,一整頭牛往往不知從何下刀,經過三年的磨練之後,眼前所見的已經不是一頭全牛了,而是心神領會,停止一切感官知覺的活動,順著牛的生理結構,切開筋骨的縫隙,刀子悠游於骨節間,經絡相連和筋骨盤結的地方碰都每碰一下,何況是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師,每年只要換一把刀就可以,因為他們是用刀來切肉,反之,一般笨拙的廚師,每個月都需要換新刀,因為他們是用刀來砍肉,而現在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殺的牛也有幾千頭,但刀刃還像剛磨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才、剛剛。如:「一聽就」、「天一亮,他就起來。」
耳提面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春秋初年的大國。在這一段詩中,衛武公表達了他對後代子孫的關心與懇切叮嚀,他說:「這些年輕人啊!還不得分辨善惡得失。為了怕他們迷失方向,我不僅當面告誡他們,還用手提拉著他們的耳朵,詳細地叮囑,希望他們永遠記住我的吩咐。」後來「耳提面命」這句成語,就從詩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懇切教誨。
嫉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他人勝過自己而心生妒恨。[例]做人要得謙虛,風頭太健反而容易遭人嫉妒。
貽笑大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1>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2>矣,吾長見笑3>於大方之家4>。」 〔注解〕 (1) 窮:終極、盡頭。 (2) 殆:危險。指下文「見笑於大方之家」。 (3) 見笑:被人譏笑。見,被。 (4) 大方之家:得大道理的人。見「大方之家」。
食古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古代知識卻不能充分理解、應用,如同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如:「做事情要得變通,不要拘泥成規、食古不化,反而壞了事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樣。如:「我,你也。」、「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白、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扶搖直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受他的思想,莊子運用很多的寓言,來啟發人們。在〈逍遙遊〉中,莊子舉了一個鵬鳥高飛的寓言,說明人要先得「適性」,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天生的長處,不會一味羨慕別人。在這個寓言中,莊子先說北海有一種鯤魚,大得不得了,後來這種魚變成了鵬鳥。鵬鳥也是大得不得了,奮飛起來的時候,張開翅膀像懸在天邊的雲。當時有一位專門記敘奇特事物的齊諧,他說:鵬鳥要從北海飛到南海時,翅膀一打,擊水的面積廣達三千里,乘著扶搖盤旋而上,高達九萬里!但是牠得待每年六月,風吹得最大的時候,才飛得起來。另外有一種雲氣叫野馬,還有浮游在空氣中的塵埃,是任何生物都能用氣息把它們吹起來。可知鵬鳥雖大,但是所待者大,必須長期等待;塵埃雖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