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76.54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應力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材料試體所受應力與其對應產生之應變,繪成圖形稱為應力應變線。圖示為材料承受拉力之應力應變線,由此圖吾人可定出材料的降伏強度與極限強度,以及降伏應變與極限應變。通常材料如無明顯的降伏點,可定義具0.2%塑性變形時之應力為降伏強度。極限強度則為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此外,由此圖尚可求得材料的彈性係數。
協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一件或數件獨奏樂器和樂團協同演奏,通常為三個樂章。為英語concerto的意譯。由獨奏樂器與管弦樂團以平等地位聯合演奏,既有競爭,亦有協奏的意思。如:「鋼琴協奏」、「小提琴協奏」。
輪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輪旋式是音樂的基本形式之一,這種音樂形式一般使用於古典時期的奏鳴、交響、協奏、四重奏的終樂章中。它的結構中包含了幾個部分,其中的主要部分或第一部分一再地在不同的次要部分間重覆出現,而且通常在主調上出現。此一重覆出現的主要部分,稱為「輪旋樂節」(rondo);而連接輪旋樂節的次要部分則稱為「插句樂節」(couplets or episodes)。由於輪旋式是由法國古鋼琴家(clavecinists)的「輪旋」(rondeau)發展而來,所以一般來說,它的插句樂節數目已減少至三,而其中第一個插句與第三個插句使用相同材料,第二個插句有時則具備發展部的特性,因此輪旋式的結構便成為RA...
學阿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轅固生傳》:「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學以阿世。」指歪或違背自己的學識以投世俗的喜好。《明史.卷二○六.陸粲傳》:「南京禮部尚書黃綰學阿世,虛談眩人。」
率半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結構物,特別是承受外力而產生彎時,對結構物上任何一點表明其彎度之量度稱之為率,一般以希臘字“κ”代表,其倒數稱之為率半徑,一般以“ρ”代表。以梁為例,率半徑和角度及距離之關係,或和力矩之關係以下式代表:
  
  式中,M代表力矩大小;EI則為撓剛度(flexual rigidity)。
  在運動學上,質點做線運動時,其率半徑,以數學式表示之:
線,複線及反向線係由圓弧構成,同一圓弧上各點之率半徑為常數,如「率中心」圖1,2,3,中之R、R1及R2。而在克羅梭線上,因其率係隨距T.S.點之線長L成正比而增大。就幾何學意義而言,在率漸變之線上某點,過該點必有一適應其率之圓,密切於其切線,稱為該點之密切圓(osculating circle),則該密切圓之半徑,即為該點之率半徑,以R表之。依克羅梭線定義得R=A2/L,式中A表克羅梭參數。密切圓如圖虛線所示。
霓裳羽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唐代的宮廷樂舞。原為西域樂舞,初名〈婆羅門〉。玄宗開元中,西涼節度使楊敬述獻上,又經玄宗改編增飾並配上歌詞和舞蹈,於天寶十三年改用此名。其樂舞皆描寫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的形象。安史之亂後,此散佚,後南唐李後主得殘譜,補綴成。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也稱為〈霓裳〉、〈霓裳〉、〈霓裳羽衣〉。
肱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肱,彎著胳膊當枕頭。肱之樂比喻安於窮困的生活。語本《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也作「肱而枕」。
奏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器樂的一種類型。早期有單樂章,十八世紀發展成複合式,通常為三到四樂章。為英語sonata的意譯。古典時期以後的奏鳴,第一個樂章多為奏鳴式,中間樂章為歌謠體的慢板、小步舞或詼諧,終樂章通常為輪旋。由鋼琴獨奏或搭配一件管、弦樂器合奏,例如鋼琴奏鳴、小提琴奏鳴、長笛奏鳴
德國藝術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類型名。Lied起源於德國之歌(其中包括民歌、工作歌、兒歌及政治宣傳歌等)。亦為德國古典和浪漫時期的一種反覆形式的抒情詩,它也可配上樂作為獨唱或加上鋼琴伴奏。但英文的Lied一詞是專指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的德國藝術歌,由於當時德國中產階級的社會特別喜愛浪漫抒情詩、同時中上社會的家庭都愛彈鋼琴唱歌,因此不但使得音樂出版事業蓬勃發展,同時也帶動了藝術歌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藝術歌家為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德國歌最早曾出現於吟遊詩人的單調音樂中。其演進及發展可分四階段說明;一、中世紀晚期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複調音樂。德國歌現存第一首有記...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Lied一字在德文中原本是民謠的意思,今日因常用來指藝術歌,而成為德國藝術歌的同義字。
  和義大利的牧歌以及法國的香頌相比,德國藝術歌開始發展的時間晚得多;在十八世紀以前,德國歌的發展明顯地受到前二者的影響,沒有自己的特色。十八世紀後半,柏林的一群作家主張以德國文學作品來為歌,是後來德國藝術歌發展的先驅;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萊哈特(Johann Friedrich Reichardt, 1752~1814)、蔡爾特(Carl Friedrich Zeiter, 1758~1832)等人。他們主張以文學為重,不宜在音樂上過分渲染,因之他們的歌創作的旋律、式均相當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改變真相或內容。如:「歪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