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抱殘守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缺,挾1>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備,謂左氏為不傳《春秋》,豈不哀哉! 〔注解〕 (1) 挾:懷著。
十二因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基本理論之一。指構成一切痛苦輪迴的十二項要件。即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無明是指對佛法的無知;行是指有意志的行為;識是指死後,由於過去的行為,導致投生的心識;名色是指處在母胎中的身、心(識除外);六處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身體感官和認識對象;觸是指感官對現象的接觸;受是指接觸後產生的感受;愛是指感官接觸後生起的欲望;取是指執著;有是指導致輪迴的行為。十二緣起之間的關係像環鏈相扣。老死和一切苦緣於生;生緣於有;有緣於取;取緣於愛;愛緣於受;受緣於觸;觸緣於六處;六處緣於名色;名色緣於識;識緣於行;行緣於無明。後者決定前者的存在,因此去除無明就沒有行,沒有行就沒有識的投胎,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煩惱也滅除。也稱為「十二緣起」。
不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在於、不著重於。《文選.陸機.辯亡論》:「又曰:『地利不如人和,在德不在險。』言守險之由人也。」《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自予及有識,志不在功名。」
有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教用語。泛指一切有情識的生命。《大乘掌珍論.卷上》:「普為饒益一切有情,正發無上菩提大願。」也作「眾生」、「有識」。
青雲平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范雎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見,有識者皆避匿。須賈怪之。至相舍門,謂須賈曰:「待我,我為君先入通於相君。」須賈待門下,持車良久,問門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門下曰:「無范叔。」須賈曰:「鄉者與我載而入者。」門下曰:「乃吾相張君也。」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行,因門下人謝罪。於是范雎盛帷帳,侍者甚眾,見之。須賈1>頓首2>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 〔注解〕 (1) 須賈:戰國時魏國人。生卒年不詳,為魏中大夫。 (2) 頓首...
保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缺,挾1>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備,謂左氏為不傳《春秋》,豈不哀哉! 〔注解〕 (1) 挾:懷著。
知人之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識別、拔擢人才的眼光及本領。《後漢書.卷六四.吳祐傳》:「功曹以祐倨,請黜之。太守曰:『吳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舊唐書.卷一三九.陸贄傳》:「雖懷竊位之懼,且乏知人之明,自揣庸虛,終難上報。」也作「知人之鑒」。
矮人觀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隨聲附和,毫無己見。清.李漁《閒情偶寄.卷四.演習部.選劇》:「最有識見之客,亦作矮人觀場。」也作「矮子看戲」。
士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品德高尚而有學問的人。《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此乃有識者之所歎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聽天任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聽天由命」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孔臧〈鴞賦〉(據《藝文類聚.卷九二.鳥部下.服鳥》引)季夏庚子,思遁靜居,爰有飛鴞,集我屋隅。異物之來,吉凶之符,觀之歡然,覽考經書。在德為祥,弃常為妖,尋氣而應,天道不踰。昔在賈生,有識之士,忌茲服鳥,卒用喪己。咨我令考,信道執真,變怪生家,謂之天神。禍福無門1>,唯人所求,聽天任命,慎厥所脩2>。栖遲養志,老氏之疇,時去不索,時來不逆,庶幾中庸!仁義之宅,何思何慮?自令勒劇。 〔注解〕 (1) 禍福無門:禍福的來源本非命中注定,沒有常規。 (2) 慎厥所脩:謹慎其所研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