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19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的小枝。如:「柳條」、「藤條」。
狹長的東西。如:「布條」、「麵條」、「金條」、「線條」、「油條」。
款目、項目。如:「法條」、「條款」、「條例」。
次序、系統。如:「井井有條」。
量詞: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條魚」、「兩條線」、「三條香菸」、「五條裙子」。B>計算文書分項的單位。如:「民法共有一二二五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先說定共同遵守之事。如:「合約」、「毀約」、「條約」。《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相如度秦王雖齋,必負約不償城。」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戰國策.魏策二》載,戰國時代,各國彼此互相攻伐,往往造成國勢衰弱,民不聊生。有些國家為了避免長年戰爭,便和其他國家簽訂友好條約,互相結為同盟,不再互相攻打。為了表示自己絕對會信守諾言,還會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對方國家作為人質。在這種情況下,魏國的太子便被送往趙國作人質,魏王還派大臣龐葱隨行。龐葱知道朝廷之中經常有謠言中傷自己,這次前往趙國也不知道何時才會回來,他害怕魏王會聽信這些謠言,就在臨行之前去找魏王,說道:「大王,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告訴大王,大街上出現了一隻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不會相信。」龐葱又問:「如果有第二個人說大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那我就會半...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憊,同時又缺乏糧食。於是項羽乃和劉邦相約,以鴻溝(在今河南滎陽縣境賈魯河)為界,雙方訂下了互不侵犯的條約。   可是劉邦表面上答應,暗地裡覺得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乃立即調兵遣將,匯集大軍,一方面又會合了韓信、彭越等人的兵力,共同來圍剿正向彭城(今江蘇徐州)流竄的項羽;最後把項羽的軍隊逼進了垓下(今安徽墨璧縣東南)。劉邦兵多將廣,項羽的實力分散,援兵未集,終於被重重的圍住。這時,項羽已戰到兵盡糧絕,情勢危急萬狀,但劉邦為戒懼這位力能拔山舉鼎,不可一世英雄的聲勢,仍不敢貿然以武力相加。後來聽從了張良的計策,改用了一種別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被挑中的人或物。如:「人選」、「一時之選」。《宋史.卷四七一.姦臣傳一.呂惠卿傳》:「先蒐補守兵而出其選以戰,隨屯置將,具條約上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日本的簡稱。如:「中日條約」、「中、美、英、日、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協商後立下(條約、規章等)。如:「擬訂」、「訂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印度的簡稱。如:「中印條約」。
簽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文書上簽字署名。如:「簽署條約」。
洗心革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于成龍《于清端政書.卷七.兩江書.興利除弊條約》:「徵收錢糧,照部頒法馬,令花戶自封投櫃,不許暗加火耗。久奉禁例,況經功令創懲,州縣各官自宜洗心革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