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生自稱」。(註1)李春生的父親以渡船為業,家境貧寒使得李春生不得不中輟私塾學業幫忙家計。住在因南京條約開放而浸染歐美文化的廈門,李春生在14歲時跟著父親信奉基督教,此後基督教義成為李春生重要的人生哲學,對他影響深遠。也由於與教會人士接觸頻繁,李春生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對他往後遊歷各地、經商都發揮了作用。20歲的李春生在廈門英商怡記洋行擔任買辦,從事西洋貨物與茶葉貿易,後因太平天國危及廈門,透過老闆的推薦輾轉來到臺灣。(同註1) 臺灣經商咸豐5年(1866),李春生來到臺灣後,跟隨寶順洋行的杜德(John Dodd)經商...
踐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實行預定的事。如:「踐履條約」、「踐履諾言」。
八二三炮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導火線2 經過3 關鍵字4 出處 導火線1954年初,東南亞公約SEATO粗具雛型,但各國都不歡迎台灣的「中華民國」加入,迫使國府加緊與美國訂定雙邊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向國府表示,只有在國府承諾不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條件下,美國才有可能締約。 經過就在東南亞公約醞釀成立之際,1954年5月到8月期間,國府空軍曾多次在中國大陸沿海攻擊中共軍艦,而北京當局也大肆放話要「解放台灣」,目的之一是迫使想參加東南亞防禦條約的國家反對台灣加入。8月1日,周...
漢薩同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漢堡、科隆、不來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貴族參加。擁有武裝和金庫。1370年戰勝丹麥,訂立《施特拉爾松德條約》。同盟壟斷波羅的海地區貿易,並在西起倫敦,東至諾夫哥羅德的沿海地區建立商站,實力雄厚。15世紀中葉後,隨著英、俄、尼德蘭等國工商業的發展和新航路的開闢,轉衰,1669年解體。在十二世紀,沿著德國北部海岸和河流,尤其是在萊茵河和易北河一帶,貿易開始大為發展。此時德國人開始進一步向東往波蘭移民,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在最早繁榮起來的商業城市中,有易北河上的漢堡和波羅的海海岸的呂貝克;公園1241年,這兩個城市結為「漢薩聯盟」...
大錯特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所犯錯誤到達極點。《孽海花》第二五回:「條約祇有三款,第二款兩國派兵交互知會這一條,如今想來,真是大錯特錯!」
鴉片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因英人販運鴉片於中國而起的戰爭。初派林則徐赴廣東嚴辦,英遂大舉來侵,攻陷沿海各地,清廷恐,乃派耆英、伊里布至江寧與英議和,訂南京條約
割地賠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國相戰,戰敗一方,在不平等條約下,割讓一部分國土及賠償金額。如:「滿清腐敗,每次戰敗,都以割地賠款解決,使國家元氣大傷。」
義和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教徒的有組織的暴力活動及其引發的八國聯軍遠征。 背景鴉片戰爭後,中國和列強陸陸續續地簽訂了些不平等條約。到一八六零年以後,傳教士不但可以根據條約在內地傳教,而且可以收回以前被沒收的教產,並在內地購買土地建立教堂,為此後頻頻發生的仕紳、民眾反教的糾紛埋下種因。新的一批傳教士固然帶來了新知識和新式的醫院、學校,但其中一部分因為有列強的軍事、外交力量做後盾,而變得囂張跋扈、作威作福。在信教的民眾與一般民眾產生爭執時,教士往往不分青紅皂白,一意偏袒教民。...
韓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鮮半島依然是分裂的兩個國家: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和大韓民國。1991年朝鮮和韓國簽署了一項進行永久和平條約談判的協議,1992年得到批准。但1991年朝鮮方面開始抵制軍事停火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4年退出該委員會。 而韓國仍依舊處於分裂的狀態。從此,南韓(首都漢城)採用日本發展模式,使工業產量提高,之後成為亞洲經濟最活躍的國家之一。北韓(首都平壤)自西元1948到1994年,由金日成執政,採行蘇維埃模式來發展國家。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朝鮮停戰協定英文關鍵字:Korean Armistice Agreement 出處...
生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效力。如:「條約生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