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法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用以辨別是否符合佛法的三種準則。即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三涅槃寂靜。諸行無常,謂一切條件所構成的現象是剎那生滅;諸法無我,謂所有存在都沒有實體;涅槃寂靜,謂息滅煩惱就不會輪迴。《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若一切教為此三種理印所印等,名為了義,違三法印等,非了義經。」
四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教用語。指四種特徵。《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三:「唯此涅槃,具彼四德。」
圓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將經典教法批判分類,而以本派所宗的經典教法為最圓滿究竟的教法,謂之圓教。但各派思想不同,所認為的圓教也各異,如天台宗以法華經和大般涅槃經為圓教,華嚴宗以華嚴經為圓教,道宣以唯識思想為圓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聖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
滅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滅煩惱、度苦海。亦指僧人死亡。《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也作「圓寂」。
作繭自纏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作繭自縛」之典源,提供參考。 《景德傳燈錄.卷二九.誌公和尚.十四科頌.善惡不二》我自身心快樂,翛然無善無惡。法身自在無方,觸目無非正覺。六塵本來空寂,凡夫妄生執著。涅槃生死平等,四海阿誰厚薄。無為大道自然,不用將心畫度。菩薩散誕靈通,所作常含妙覺。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法性本來圓明1>,病愈2>何須執藥。了知諸法平等,翛然清虛快樂。 〔注解〕 (1) 圓明:佛家語。圓融容易體會領悟。 (2) 愈:同「愈」,病情好轉。
辟支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pratyeka-buddha的音譯,意譯作獨覺或緣覺。佛教修行者所證得的一種果位。這種果位是阿羅漢中的一類。由於辟支佛在他證悟的這一世,不是從佛陀或他人那裡聽聞佛法而修行成就,以自力了悟緣起,證涅槃。《瑜伽論記.卷八上》:「若依《智論》十六卷云:『辟支佛有兩種義:一名獨覺,二名因緣覺。』」也作「獨覺」、「緣覺」。
胎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精卵在母體中,靠母體補給的營養,經過適當發育而後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法。後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蜜經》:「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引玉拋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不作凡,亦不作聖。」僧云:「畢竟作什麼?」師云:「落地去也。」師問一座主,講什麼經?對云:「講涅槃經。」師云:「問一段義得否?」云:「得。」師以腳踢空,吹一吹,云:「是什麼義?」座主云:「經中無此義。」師云:「五百力士揭石義,便道無。」大眾晚參,師云:「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云:「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2>。」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談徵.言部.拋磚引玉》。 (2) 墼子:土坯。墼,音ㄐ|ˊ。〔參考資料〕 《談徵.言部.拋磚引玉》趙嘏至吳。常建以有詩名,必遊靈巖寺。建先題云:「館娃宮畔十年寺,水闊雲多客至稀。」末二句未續。嘏遊寺續云:「聞說春來...
空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佛教宣揚萬法皆空,以悟「空」為進入涅槃之門,故稱佛教為「空門」。[例]遁入空門
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精通戒律的法師。《大般涅槃經》卷三:「善學戒律,不近破戒,見有所行,隨順戒律,心生歡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律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