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09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石。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大般涅槃經》:「石之美好曰:『玫』,圓好曰:『瑰』。」
盲人摸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盲者以各自所摸大象身體的不同部位來形容象。比喻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典出《大般涅槃經》卷三○。 △「眾盲模象」
返璞歸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去外在的一切牽絆,回復淳樸原始的自然本性。[例]在爾虞我詐的環境中處久了,大家都嚮往返璞歸真的生活。
拖泥帶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德傳燈錄.卷七.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一日隨馬祖行次,問:「如何是大涅槃?」祖云:「急。」師云:「急個什麼?」祖云:「看水。」師與丹霞遊山次,見水中魚,以手指之。丹霞云:「天然!天然!」師至來日又問丹霞:「昨日意作麼生?」丹霞乃放身作臥勢,師云:「蒼天。」又與丹霞行至麻谷山,師云:「某甲向這裡住也。」丹霞云:「住即且從,還有那個也無。」師云:「珍重。」有僧問云:「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乃起立,以杖繞身一轉,翹一足,云:「會麼?」僧無對,師打之。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默然。其僧又問石霜:「此意如何?」石霜云:「主人勤拳帶累,闍黎1>拖泥帶水。」耽...
瞎子摸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個盲人摸大象的身軀,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所摸到的部分是大象的整個形象。典出佛經,如《長阿含經》第十九獸鳥品、《大般涅槃經》第三十二、《義足經》卷下等。比喻觀察判斷事物以偏概全。如:「對事情的判斷不宜太過主觀,否則往往會瞎子摸象,自以為是。」
落葉歸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葉落歸根」之典源,提供參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品第十》大師七月八日忽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眾哀留甚堅。師曰:「諸佛出現,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歸必有所。」眾曰:「師從此去,早晚1>可回2>?」師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注解〕 (1) 早晚:遲早。 (2) 回:返、歸。〔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景德傳燈錄.卷五.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
守口如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獄。而將畜生、餓鬼、地獄三種處境悲慘的狀況,稱為「三塗」。 (3) 四德:佛教用語。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種德,即常、樂、我、淨。 (4) 防城如意:防止私欲的心有如防止敵人攻城。見「防意如城」。
經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宗教典籍。唐.白居易〈蘇州重元寺法華院石壁經碑文〉:「佛涅槃後,世界空虛,惟是經典,與眾生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見桌上擺著一座香爐,一個燈盞,一串念珠,桌上放著些廢殘的經典。」
彼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解脫後的境界,為涅槃的異稱。《文選.王巾.頭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則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
細水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水長流」原作「小水常流」。不論是做事或求學,人們通常會犯上兩個大毛病,一是躁進,一是懈怠。躁進則不從根本下工夫,妄想一步登天,如此根基不穩,日後很容易就會產生動搖。懈怠就是身體和精神的懶散放逸,一曝十寒,不論做什麼事都難有成就。在所引典源《佛遺教經》中,佛陀在入涅槃前最後向諸比丘說法,勸他們修行時要持之以恆地精進,不可貪多求快,也不可懈怠懶散,要像細小的溪水一樣持續不斷地淌流,而能穿透堅硬的岩石,如此去行,終有一天可以修成正果。後來「細水長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恆,終有所成。或形容節約使用財物而能長久不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