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27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步自封」係由「故步」及「自封」二語組合而成。 「故步」見於《漢書.卷一○○.敘傳上》。內容是在敘述東漢文學家班彪小時跟著堂哥班嗣求學。班嗣家中藏書很多,許多人都來他家借書。班嗣雖然也修習儒學,但較喜歡老莊的學說,認為老莊學說崇尚自然泊,不追逐世俗看重的一切,和儒家講求的忠孝仁義不同。所以當有人向他借老莊的書來看時,他便勸這位朋友打消這個念頭。既然已經學習儒家思想了,就不要再讀老莊,免得像《莊子》裡的燕國人一樣,要學趙國人優雅的步姿,結果非但沒學成,連自己原本走路的方式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國。這裡的典源用了「故步」。 「自封」見於晉.庾闡〈斷酒戒〉。作者在文中闡述戒酒的原因,認為酒癮一上來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深。《文選.郭璞.江賦》:「若乃曾潭之府,靈湖之淵,澄汪洸,瀇滉淵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醜陋。《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臺滅明傳》:「(臺滅明)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良時不見遺,醜狀不成惡。」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倪謙《倪文僖集.卷二五.味對》:「彼莊、老玄虛,楊朱仁義,申、韓刑名,管、晏功利,蘇、張縱橫,范、蔡辯議,不韋《呂覽》,太公《史記》,以至憤世嫉俗,幽人狷士放言高論,殆千百計。」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公將軍開東方諸倉振貸窮乏,又分遣大夫謁者教民煮木為酪;酪不可食,重為煩擾。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置養官以稟之,吏盜其稟,飢死者什七八。莽恥為政所致,乃下詔曰:「予遭陽九之阸1>,百六之會2>,枯旱霜蝗3>,饑饉荐臻4>,蠻夷猾夏5>,寇賊姦軌6>,百姓流離。予甚悼之,害氣將究矣。」歲為此言,以至於亡。 〔注解〕 (1) 陽九之阸:災難、困厄的時運。阸,音ㄜˋ,同「厄」。見「陽九之阸」。 (2) 百六之會:厄運。見「百六之會」。 (3) 霜蝗:霜害和蝗災。 (4) 饑饉荐臻:指連年災荒。荐臻,連續不斷。 (5) 猾夏:侵擾華夏。猾,音ㄏㄨㄚˊ。 (6) 姦軌:犯法作亂。 ◎2《漢書...
五花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六.精怪.張氏怪》吾邑有諸生張熙伯,喜談術數,多讀志怪之書。……(張氏)怪亦談人禍福,無不中者。有客來熙伯家,作歇,後語云:「君家索隱行尚在耶?」怪應聲云:「子不語固在也。」如是者年餘。適張真人過邑境,邑令吳元為言於真人。真人遣法官至,怪寂然,法官出,旋又至。熙伯浼令再懇真人,曰:「怪自外來易去,自心發者難除,然吾終當有以治之。可移檄城隍,怪當自去。」比暮,怪言于熙伯曰:「吾即去,但須遲我三日。」即收拾筐箱器皿衣履什物,至於醢鹽食具,莫不捆載而去。越數日,復還,曰:「大江以北,烽煙甚熾,吾未有備,將鳩工而飭材焉。惟重驚動相公起居,有足愧耳。」即召函人、矢人,造作干戈...
燦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黯淡、慘、暗淡
江河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生活的歷練。他特別推崇司馬遷「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文章才能「頗有奇氣」。蘇轍的散文風格汪洋泊,又吸收了駢文的技巧,故聲調文采均極優美,〈黃州快哉亭記〉是其代表作品,融敘事、描景、抒情、議論於一體。在學術上,蘇轍則以儒學為主,傾慕孟子,擅長政論文章。他吸收了韓愈「氣盛言宜」的主張,縱論天下大事,委婉平正,往往能一針見血。在〈進君術策.第五道〉中,蘇轍詳述君王治國的方法。他認為人民就像江河之水,若是不加以約束,放任其所為,就會如同洪水奔流而下不可遏抑,使得情況越來越糟,最後沖毀堤防,造成極大的災害。因此善於治民者,應當謹慎地引導人民,使其能夠走上正道,既不過於放縱,也不過於壓制,如此天...
拭目以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拭目以俟注音︰ㄕˋ ㄇㄨˋ |ˇ ㄙˋ漢語拼音︰shì mù yǐ sì釋義︰俟,等待。「拭目以俟」即「拭目以待」。見「拭目以待」條。 01.宋.楊萬里〈答普州李知府書〉:「伏惟財幸筆橐之除,方且拭目以俟。」 02.明.徐光啟〈焦氏園續集序〉︰「主上眷惟求舊,方且虛席泰階,居先生于玉鉉大斗之間,燮和翼贊,殆將進而為伊傅周召之文,是則見龍在田,天下文明者乎?余小子敬拭目以俟之。」 參考詞語︰拭目而待注音︰ㄕˋ ㄇㄨˋ ㄦˊ ㄉㄞˋ漢語拼音︰shì mù ér dài釋義︰即「拭目以待」。見「拭目以待」條。 01.《三國演義.第四三回》:「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而待:以為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掃除、掃蕩。《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西盪河源,東海漘。」《宋書.卷七七.顏師伯傳》:「苟思達、龐孟虯等又追虜至杜梁,虜眾多,四面俱合,平面參軍童太壹及苟思達等並單騎出盪,應手披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