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89.5542 ms
共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坐立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坐立不安」指是一個人情緒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這個成語可能出自於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醫術。大將軍、襄樂公賀蘭隆原先就有氣喘的疾病,加上身體水腫,導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煩躁,心神不寧,坐臥不安。有人勸他服用決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猶豫不決,於是去請教僧垣。僧垣不贊成服用決命大散,並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來問。說完就想棄之而去。但是在賀蘭隆的兒子再三懇求,僧垣開了處方,賀蘭隆服用兩劑,病就全好了。後來「坐立不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焦急、煩躁,心神不寧的樣子。出現「坐立不安」的書證如《三國演義》第二六回:「(關)公退,尋思去計,坐立不安。」
|
趑趄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要往前卻又猶豫不進。如:「他倆想相認,卻趑趄不前,猶豫不決。」
|
徘徊歧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叉路口走來走去,無法決定去向。比喻猶豫不決,不能當機立斷。「歧」文獻異文作「岐」。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若其眷戀窮城,徘徊岐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
|
狐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狐狸生性多疑,故以狐疑形容人因多疑而猶豫不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孟賁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夫執狐疑之心者,來讒賊之口;持不斷之意者,開群枉之門。」
|
耳根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缺乏主見,容易聽信他人的話。如:「他耳根軟,架不住三句好話,就又猶豫不決。」也作「耳朵軟」、「耳軟」。
|
不留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遺餘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趙策三》載,戰國末年,秦國攻打趙國,於長平一役大敗趙軍。秦軍歸國後,秦王派人前往趙國,要求割讓六個城池做為講和的條件。趙王不知是否該答應,猶豫不決,便與臣子虞卿、樓緩商議。樓緩認為趙王應該割地求和,但虞卿卻認為萬萬不可,他問趙王:「大王您看秦國攻打趙國後收兵,是因為疲倦還是因為您?」趙王說:「秦國竭力攻打我國,如今收兵必定是因為疲倦的緣故。」虞卿接著說:「秦國不能完全攻下我國,因兵倦而歸。大王您如又將城池奉上,那不是幫助秦國來攻打自己嗎?如果以後秦國又來攻打,大王您恐怕連自救的力量都沒有了。」樓緩聽後,持相反的意見說:「如果連這六個小城都...
|
坐失良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白失掉好機會。如:「他個性優柔寡斷,遇事猶豫不決,往往坐失良機。」
|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高家就漸漸斷了音訊。乾隆七年,高八因為他兒子品行不端,託病辭婚,願把以前的婚約當作戲言。袁枚之父還猶豫不決,但素文執意不可,拿著訂婚的金鎖,哭泣不吃飯。袁枚之父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也跟著哭泣不吃飯。當袁家把素文的心意轉達給高家時,高家人都很高興,認為得到一位貞婦。高八去世後,他的姪子繼祖來袁家說:[素文的未婚夫並非有病,只是沒有人性,叔叔曾用杖打的昏死過去,後來又甦醒,叔叔怕這門親事害了素文,豈不成為以怨報德?所以託言辭婚,希望素文賢妹不要自討苦吃。]素文竟充耳不聞,還是嫁給了高氏子。 著作:《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
|
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進的樣子。《文選.揚雄.羽獵賦》:「三軍芒然,窮冘閼與。」
冘豫:遲疑不決。《後漢書.卷六九.竇武傳》:「武復數白誅曹節等,太后冘豫未忍,故事久不發。」《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六年》:「囂復多設疑故,事久冘豫不決。」也作「猶豫」。
|
斷章取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表達自己的意志與立場。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晉、魯等國攻打秦國,軍隊至涇水,大家為是否渡河而猶豫不決,晉國大夫請魯國大夫孫叔豹表示意見,孫叔豹就賦了〈匏有苦葉〉,這首詩現存《詩經.邶風》中,首章是:「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原詩是刻畫一位待嫁女子決意出嫁的心情。但這當然不是孫叔豹想要表達的意思,他只是借以表示,無論水深水淺,一定要渡過河去。這種「賦詩斷章」的方式,在《左傳》中屢見不鮮,所以盧蒲癸才會有「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的說辭。後來「斷章取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專指截取《詩經》的前身當時稱為《詩》的詩集中某詩的部分以為己用,而不顧原詩的本意。今則多用來泛指截...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