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01.37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芒刺在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如坐針氈,坐立不安反義:心安神泰,行若無事,若無其事,氣定神閒,泰然自若辨似: 刺,ㄘˋ。尖刺。不可寫作「剌」。 「芒刺在背」及「如坐針氈」都有痛苦難安的意思。 「芒刺在背」用在因畏懼或顧忌而心生不安,側重於內在感受的描述;「如坐針氈」使用範圍較廣,其不安可能來自於惶恐、擔心等各種原因,側重於外在表現的描述,但有時亦用於內在感受。 芒刺在背 如坐針氈 辨似例句 ○ ○ 他嚴厲的眼神往全場一掃,已使作賊心虛的人~,惶惶難安了。 ○ ㄨ 這次考試成績這麼差,總覺得老師在瞪著我,真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怕、畏懼。《楚辭.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晉書.卷四五.劉毅傳》:「毅幼有孝行,少厲清節,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河東獅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為宋代陳慥之妻柳氏凶悍善妒,常使其夫懼怕的故事。用以譏嘲妻子凶悍,使丈夫畏懼。語本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後用以比喻太太凶悍發威。明.無名氏《四賢記》第一七齣:「鷺鷥行狀黃昏後,也曾聞河東獅吼,爹行千休萬休,休將那皮鞭緊抽。」
理直氣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由正大、充分,則氣盛而無所畏懼。《官場現形記》第一七回:「只要我們理直氣壯,怕他怎的?」《文明小史》第一○回:「辦捐一事,我是理直氣壯的,小小百姓,膽敢違旨抗官?」也作「氣壯理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害怕、畏懼。如:「驚恐」、「惶恐」、「爭先恐後」、「有恃無恐」。《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1.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速。如:「急遽」、「遽增」、「遽下斷語」。
突然。如:「遽變」、「遽聞」、「遽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畏懼。《孟子.公孫丑上》:「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通「慄」。《論語.八佾》:「哀公問社於宰我……,曰使民戰栗。」《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眾毀所歸,不寒而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