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少不更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炭,希望上天顯靈,讓他早點遭到報應!」話還沒說完,衙役便用戟(ㄐㄧˇ)搗得他滿口是血,但周顗並未顯露畏懼之色,仍從容自若地受刑。「君少年未更事」一語,後來濃縮成「少不更事」,用來形容年紀輕,閱歷淺薄。而「更事」一詞在晉朝之前已見於文獻。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曾對人說:「吾預知當爾,非聖也,但更事多耳。」意為:我能預知事情的發展,並不是因為我超凡入聖,不過是經歷世事豐富而已。
近鄉情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久別故鄉,再重返家園時,所產生的一種既期待又畏懼的心情。唐.宋之問〈渡漢江〉詩:「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道不拾遺注音︰ㄉㄠˋ ㄅㄨˋ ㄕˊ |ˊ漢語拼音︰dào bù shí yí釋義︰即「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條。 01.《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源) 02.唐.司空圖〈解縣新城碑〉:「人皆知恥,道不拾遺;視禮法之率由,信恩威之並濟。」 參考詞語︰塗不拾遺注音︰ㄊㄨˊ ㄅㄨˋ ㄕˊ |ˊ漢語拼音︰tú bù shí yí釋義︰即「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條。 01.《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參考詞語︰路無拾遺注音︰ㄌㄨˋ ...
毛骨悚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無所畏懼、面不改容
初生之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出生的小牛。語本《莊子.知北遊》:「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後用以稱膽大敢為,無所畏懼的年輕人。《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黃天祿年紀雖幼,原是將門之子,傳授精妙,鎗法如神,不分起倒,一勇而進。正是初生之犢猛于虎。」
格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
扞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
布衣卿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後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謝曰:「見季子位高金多也。」蘇秦喟然歎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白衣卿相 布衣黔首 相反詞<<無>> 5.例句他從一個中國山東農村的小孩,布衣卿相,做到行政院長。
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畏懼而不敢妄為。《禮記.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金瓶梅》第一八回:「或吃茶吃飯,穿房入屋,打牙犯嘴,挨肩擦膀,通不忌憚。」
膽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膽寒、恐懼、害怕、懼怕、畏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