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怨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亞聖」。相傳由他與門人所著《孟子》一書,專門闡述仁義道德的重要,對後世的思想影響很大。在〈萬章〉中,孟子強調古代的君王傳賢不傳子,故有堯禪讓位給舜,舜禪讓位給的事蹟。後世的王位傳承雖然改為父死子繼,但是如果不能順應天命,施行仁政,仍然無法長久保有天下。孟子舉商王太甲為例,太甲是太丁之子,成湯之孫,即位後便荒淫無度,因此被宰相伊尹放逐三年,直到他悔過修德,按照仁義做事,伊尹才將他迎接回來。後來原文中的「自怨自艾」成為一句成語,從原義轉用來形容人消極的埋怨自責。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禮記」「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故事 相傳三千多年以前,那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夏朝時候,國王就是古代治水有功,嚇嚇聞名的大。一次,有一個名叫有扈氏的諸侯突然起兵叛亂,夏王便派他的兒子伯啟率領了夏朝最精銳的部隊,前去圍剿抵抗。  他們雙方在一個叫做甘澤的地方會遇,打了一仗後,結果伯啟的部隊竟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這時,伯啟的許多部下和將領們,覺得敗在有扈氏的手裡,實在太不服氣,一致要求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說文解字.大部》:「奕,大也。」《詩經.大雅.韓奕》:「奕奕梁山,維甸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委派。如:「派任」、「任免」。《書經.大謨》:「任賢勿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連接。《書經.貢》:「涇屬渭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勝過。[例]丹之治水也,愈於。(《孟子.告子》)
巧言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巧言令色」的「巧」是美妙之意,「令」則是好的意思,所以「巧言令色」是指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書經.皋陶謨》裡有一段記載夏代與皋陶間的對話,討論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賢明的君王。皋陶認為治理國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樂。也覺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實在很難,連身為君王的舜都難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樂,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會有人作亂,那舜又何必為驩兜這個惡人煩心?何必驅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裡不一、虛偽不實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遠之的。所以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後來「巧...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范祖《唐鑑.卷九.玄宗下.天寶八年》:「故夫孝子慈孫之欲顯其親,莫若使名副其實而不浮,則天下心服之矣。」
無遠弗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不能到達的地方。《書經.大謨》:「惟德動天,無遠弗屆。」宋.胡銓〈御試策一道〉:「而惟民是察,持以至誠,無遠弗屆。」
無的放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目標而胡亂放箭,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語本唐.劉錫〈答容州竇中丞書〉。後亦用「無地放矢」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地指責、攻擊別人。 △「有的放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