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將伐之。」
如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01.宋.王偁〈杜伏威傳贊並序〉:「初據江東,為英為雄,如虎嘯風。終歸帝里,為臣為子,如魚得水。」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道聽途說注音︰ㄉㄠˋ ㄊ|ㄥ ㄊㄨˊ ㄕㄨㄛ漢語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釋義︰即「道聽塗說」。見「道聽塗說」條。 01.唐.柳宗元〈與劉錫論周易九六說書〉:「是見其道聽而途說者,又何能知所謂《易》者哉!」 02.《平妖傳.第九回》:「雖然求法的念頭甚誠,還在半信半疑,恐怕那僧伴所言,道聽途說,未知是真是假。」 參考詞語︰道聽途傳注音︰ㄉㄠˋ ㄊ|ㄥ ㄊㄨˊ ㄔㄨㄢˊ漢語拼音︰dào tīng tú chuán釋義︰即「道聽塗說」。見「道聽塗說」條。 01.明.王守仁〈次欒子介韻送〉詩四首之四:「道聽塗傳影響前,可憐絕學遂多年。」
日新月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日新月盛注音︰ㄖˋ ㄒ|ㄣ ㄩㄝˋ ㄕㄥˋ漢語拼音︰rì xīn yuè shèng釋義︰猶「日新月異」。見「日新月異」條。 01.宋.范祖〈論宦官〉:「昔唐之時,仇士良教其黨曰:『天子不可令閑,常宜以奢靡娛其耳目,使日新月盛,無暇更及他事。』」 02.清.郭嵩燾〈古微堂詩集序〉:「天地之生才無窮,而文章之變,日新月盛,有非古人所能限者,此亦以見斯文之廣大。」 參考詞語︰日異月新注音︰ㄖˋ |ˋ ㄩㄝˋ ㄒ|ㄣ漢語拼音︰rì yì yuè xīn釋義︰猶「日新月異」。見「日新月異」條。 01.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一.巾履》:「近年以來,殊形詭製,日異月新。」 02.清....
疾風勁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3) 潁川:郡名。秦朝設置,漢、晉均沿置,轄境約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漢治陽翟,即今河南省縣治。 (4) 逝:離去。 (5) 驗:證明、確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王霸》
瞠目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之美者善養禾,君之明者善養士。」中人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如近世貢,以言事忠切蒙尊榮,當此之時,士厲身立名者多。死之後,日日以衰。及京兆尹1>王章2>坐言事誅滅,智者結舌,邪偽並興,外戚3>顓命4>,君臣隔塞,至絕繼嗣5>,女宮作亂6>。此行事之敗,誠可畏而悲也。 〔注解〕 (1) 京兆尹: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職權與俸祿與郡守相當。後亦借指京師地區的行政長官。 (2) 王章:?∼西元前24,西漢人,字仲卿。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敢直言,後遷司隸校尉,官至京兆尹,被帝舅王鳳所陷,下獄死。 (3) 外戚:帝王的母黨和妻黨。 (4) 顓命:指...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竭盡精力與思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點綴、照耀。《文選.左思.蜀都賦》:「幽思絢道德,摛藻掞天庭。」唐.劉錫〈省試風光草際浮〉詩:「含煙絢碧彩,帶露如珠綴。」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羽《滄浪詩話.詩辯》的原文作「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 (4) 劉夢得:劉錫(西元772∼846),字夢得,唐彭城人。貞元九年進士,後為監察御史。因與柳宗元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晚年時,曾為太子賓客,故亦稱為劉賓客。劉氏擅長詩文,當時與白居易為好友,詩名相若。 (5) 興在象外:感興存在於表象之外。興,音ㄒ|ㄥˋ。詩六義之一,先言他物以引領所詠之事的詩歌作法。
樂此不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間諫曰:『陛下有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游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指特別喜好做某些事,而不以為倦苦。《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更兼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無論甚麼疑難,每問必知,據知而答,無答不既詳且盡,並且樂此不疲。」也作「樂此不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