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1.72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訂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簽訂、制定。如:「做生意時,最好訂立詳細的合同。」
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美國本土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灣。首都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源自於1776年脫離英國統治的北美殖民地,13洲的殖民地代表一同發表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於1783年與英國簽訂了巴黎協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目錄1 國旗1.1 國旗變遷1.2 國旗的別稱1.3 國旗的設計者 國旗美國國旗上的50顆白色星星代表50個洲;每當新洲加入聯邦,會在次年的7月4日在國旗增加一顆星。國旗上的紅色及白色橫條各7及6條,共13條,紀念最初的13個洲。紅色象...
克里米亞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八五三年,俄國為擴張勢力進入巴爾幹半島,以保護希臘正教為名,入侵土耳其。次年,英法兩國依自身利益考慮,加入土耳其一方對俄宣戰。聯軍以海陸軍進攻克里米亞,最終俄國戰敗。一八五六年各方簽訂巴黎條約,戰爭宣告結束。
離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夫妻雙方皆同意離婚,經由雙方協議,討論離婚的各項條件,例如婚後財產分配、子女監護權、探視權等,同時簽訂離婚協議書,在確知雙方皆有離婚意願的兩人以上成年證人認證下簽辦離婚協議書後,再一同至戶政機關辦理離婚登記,始生效力。 裁判離婚裁判離婚係指夫妻一方欲離婚,而另一方不願意時,根據我國民法第1052條所訂定的裁判離婚原因而向法院訴請離婚,假若法院認為離婚的請求有其原由,而為離婚判決時,夫妻的婚姻關係即正式破裂、結束。(註2)民法第1052條:「夫妻之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他方得向法院請求離婚:一、重婚。二、與配偶以外之人...
盟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盟的誓約或條約。[例]基於相互經濟、軍事利益,兩國元首欣然簽訂盟約。
和春技術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促進國際交流為目標, 目前已同美國中州大學、美國Medaille College與日本東日本國際大學簽訂姊妹校,並 另與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多國簽定學術合作合約。期望可由與各國之合作提高本校之國 際交流發展,包括交換留學生、舉辦長期國外留學、短期遊學、師資交流、學術交流 等,而由此提高本校之國際知名度。 邁向和春科技大學的希望工程經過十五年的努力,對內凝聚向心力,使得老師肯為教學奉獻,同學認同學校,並在學習上得以有所成就。對外將教學成果, 轉化為學校特色,提昇學校形象;並積極發展實務性研究,強化技術學院實力,『和春』這個略...
明治維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危機當中,農民的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在西元1854年,征夷大將軍被迫與美國艦隊總司令培理(註1.)簽訂通商條約,不久後又相繼與俄、英、荷蘭等歐洲國家簽署類似的不平等條約,西方勢力正式進入日本,使得日本執行了兩百多年的鎖國政策就此門戶洞開。西元1867年,年輕的新天皇睦仁(註2.)登基,他致力使日本工業化。不僅以西方各國為模範,更廢除封建制度,取消大將軍(幕府)的軍事政府,並且制定憲法,建立立憲改制。他又將國都從京都遷到江戶,並把江戶改為現今的東京。日本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史稱明治維新(明治時代)。國家的面貌迅速改善,...
巴黎和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法、英、日、義等協約國於西元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對戰敗國德、奧、土、保、匈五國簽訂的和約。主要內容為:德將阿爾薩斯、洛林兩地交還法國;薩爾煤礦歸法;凡德國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規定萊因河以東五十公里為非軍事區,並限制德國軍備,且需支付美、英、法等國巨額賠款。因和約內容極為苛刻,致使德國國內經濟不穩定,形成日後希特勒崛起,種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資格審查;亦可修讀雙主修、輔系及各式學程,以培養第二專長。各式學程學分採外加方式修習。本校亦與多校簽訂校際合作協議書,提供學生校際選課機會。本校實施教學基本能力分級鑑定制度,並訂定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實施辦法。各系均分別設定相關英文檢定標準,以及未達標準者之補強課程。本校教務資訊系統e化,提供網路選課與各項即時查詢功能,亦開設遠距同步教學課程,可在校內收播校外課程,提供學生多元選擇。 學術研究與交流本校積極推動學術研究,訂定「推動科技研究發展經費支用辦法」,獎勵教師發表論文及進行國內外教育觀摩。除每年舉辦一次全校性之教育學...
丘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員須迴避本籍),以教育為職志投入各書院講課。(註2) 臺灣民主國的失敗光緒20年(1894)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確定割讓與日本,引起全島民眾譁然。群情激憤之下,臺灣巡撫唐景崧被簇擁發布〈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表示寧願戰死、誓不屈服。丘逢甲發電報向清廷挽留臺灣失敗,決定提倡建議「臺灣民主國」來爭取國際支援,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民兵司令官。沒想到唐景崧短短十天後便逃回廈門,丘逢甲也倉卒內渡,定居在潮州。 抱憾遺民丘逢甲從「誓與臺灣共存亡」到「倉皇內渡」招來許多時人與後人的譏諷,然而從他的詩作來看,內渡之後丘逢甲的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