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制服、約束。如:「克服」、「以柔克剛」。《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何晏集解引馬融注:「克己,約身。」
欲罷不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的學生顏淵有一次讚美孔子說:「老師給我的感覺,是我越抬頭看,越覺得高;越用心鑽研他的道理,越覺得深。常常覺得自己已有一點了解了,好像來到了老師的跟前,忽然間卻又覺得落後了一大截。雖然老師的道理是如此地高深,不可捉摸,但是老師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我們,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們,又用禮來約束我們的規矩,讓我們越學越有心得,想停止都不可能。當我覺得已經用盡所有心力,好像可以獨立研究了,但是想再往前邁進,卻又不知從何著手了。」顏淵是孔門弟子中,最被孔子看重的一位,他所說的「欲罷不能」,是一種來自內在的學習渴盼,讓自己無法停止。後來演變成為一句成語,泛指想要停止卻做不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廢棄。《論語.顏淵》:「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荀子.天論》:「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顏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拏音而後敢乘。子路旁車而問曰:「由1>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2>威也。萬乘之主3>,千乘之君4>,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敖5>之容。今漁父杖拏逆立6>,而夫子曲要磬折7>,言拜而應,得无太甚乎﹖門人皆怪夫子矣,漁人何以得此乎﹖」孔子伏軾而歎曰:「甚矣由之難化也!湛於禮義有間矣,而樸鄙之心至今未去。進,吾語汝!夫遇長不敬,失禮也;見賢不尊,不仁也。彼非至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長傷身。惜哉!不仁之於人也,禍莫大焉,而由獨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度悲傷。如:「慟哭」。《論語.先進》:「顏淵死,子哭之慟。」《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顧歡傳》:「歡早孤,讀《詩》至『哀哀父母』,輒執書慟泣,由是受學者廢蓼莪篇,不復講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燃火煮食物。如:「炊飯」、「野炊」。漢.王充《論衡.知實》:「顏淵炊飯,塵落甑中。」宋.蘇軾〈和子由送將官梁左藏仲通〉詩:「城西忽報故人來,急掃風軒炊麥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單一的。如:「片面」。《論語.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傷心或激動而流淚,甚至發出悲聲。如:「嚎啕大哭」、「痛哭失聲」。《論語.先進》:「顏淵死,子哭之慟。」唐.杜甫〈佳人〉詩:「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具體而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總體內容大多具備了,只是形體或規模較小而已。《孟子.公孫丑上》:「子夏、子游、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唐.白居易〈醉吟先生傳〉:「所居有池五六畝,竹數千竿,喬木數十株,臺榭舟橋,具體而微。」
攀龍附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揚雄《法言.淵騫》中對顏淵、閔子騫評論道:孔子的再傳弟子,現在多已不為人知,那為何顏淵、閔子騫卻不然呢?因為他們依附著孔子,有如「攀龍鱗,附鳳翼」,乘風而上,勃勃升騰,其他人都無法跟上。因為得到孔子的盛名之助而讓世人能夠認識他們,不至於湮沒無聞。後來「攀龍附鳳」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攀龍鱗,附鳳翼」演變而出,本比喻依仗有聲望的人,後多用來比喻巴結權貴,以求晉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