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伐善無施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注音2 解釋3 出處4 典故5 譯文6 補充7 實例8 參考資料 注音ㄈㄚˊ ㄕㄢˋ ㄕ ㄌㄠˊ 解釋對別人不稱讚自己的優點,也不張揚自己的功勞。 出處先秦兩漢 -> 儒家 -> 論語 -> 公冶長 典故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譯文顏淵
循循善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xún xún釋義︰猶「循循善誘」。見「循循善誘」條。 01.宋.朱熹〈讀蘇氏紀年〉:「觀夫子之與顏淵言至於終日,而顏淵歎之,以為善誘循循,博文約禮,則聖人之所以教人,有始有卒,蓋亦可見,但不躐等而已。」 參考詞語︰循循誘人注音︰ㄒㄩㄣˊ ㄒㄩㄣˊ |ㄡˋ ㄖㄣˊ漢語拼音︰xún xún yòu rén釋義︰猶「循循善誘」。見「循循善誘」條。 01.《楊家將演義.第一回》:「壯年勵志苦學,屢科不第,遂隱教授,循循誘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於句首,相當於「豈」、「難道」。《論語.顏淵》:「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傳.昭公十三年》:「諸侯事晉,未敢攜貳,況衛在君之宇下,而敢有異志?」
亦步亦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顏淵在孔子弟子中最為賢良,雖然貧困,卻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依然奮發好學,在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裡,名列於德行科。在《莊子.田子方》中,曾用他們師生為例,來說明道家自然無為的道理。文章中記載了孔子和顏淵的一段對話。有一天顏淵請教孔子:「夫子走的時候,我也跟著走;夫子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夫子快跑時,我也跟著快跑。可是當夫子奔走速度達到非常快速的時候,我卻只能在後面瞪著眼睛直看。」顏淵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孔子做什麼,他也跟著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模仿、跟上腳步的,也就是孔子不需要說什麼,眾人就自然信服;不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歸向他,這些在顏...
高瞻遠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瞻」:漢.王充《論衡.別通》夫孔子之門,講習五經,五經皆習,庶幾之才也。顏淵曰:「博我以文。」才智高者,能為博矣。顏淵之曰「博」者,豈徒一經哉?我不能博五經,又不能博眾事,守信一學,不好廣觀,無溫故知新之明,而有守愚不覽之闇,其謂一經是者,其宜也。開戶內日之光,日光不能照幽;鑿窗啟牖,以助戶明也。夫一經之說,猶日明也;助以傳書,猶窗牖也。百家之言,令人曉明,非徒窗牖之開,日光之照也。是故日光照室內,道術明胸中。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眇升樓臺,窺四鄰之庭,人之所願也。閉戶幽坐,向冥冥之內,穿壙穴臥,造黃泉之際,人之所惡也。夫閉心塞意1>,不高瞻覽2>者,死人之徒也哉。 〔注解〕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他、彼。《書經.皋陶謨》:「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論語.顏淵》:「愛之欲其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裁決、裁斷。如:「聽獄」。《論語.顏淵》:「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望塵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塵莫及」的意思就是看著前面的人揚起的灰塵自己卻無法趕上。這句成語或者是出自於《莊子.田子方》。《莊子.田子方》中有一段孔子和顏淵的故事:有一天顏淵請教孔子:「夫子走的時候,我也跟著走;夫子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夫子快跑時,我也跟著快跑。可是當夫子奔走速度達到非常快速的時候,我卻只能在後面瞪著眼睛直看。」顏淵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孔子做什麼,他也跟著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跟上腳步的。有些時候,孔子不需要說什麼,眾人就自然信服;不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的歸向。這些在顏淵的心中,一直無法解釋是什麼緣故,總覺得孔子像是在前面快速奔跑,自己在後面,卻怎麼樣也...
一簞食,一瓢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簞食瓢飲」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1>也!一簞食2>,一瓢飲3>,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注解〕 (1) 回: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亦作「顏子淵」、「顏淵」。 (2) 一簞食:一碗飯。簞,竹器,用以盛飯。 (3) 一瓢飲:一瓢水。瓢,飲器,以葫蘆剖分而成。
克己復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舉止合乎禮節。《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晉書.卷四六.李重傳》:「然古之厲行高尚之士,或棲身巖穴,或隱跡丘園,或克己復禮,或耄期稱道,出處默語,唯義所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