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束之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司馬光〈論風俗札子〉:「讀《詩》未盡〈周南〉、〈召南〉,已謂毛鄭為章句之學;讀《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謂三傳可束之高閣。」
衣冠楚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羅濬《寶慶四明志.卷一四.奉化縣志.風俗》:「富家大族皆訓子弟以《詩》《書》,故其俗以儒素相先,不務驕奢。士之貧者,雖儲無擔石而衣冠楚楚,亦不至於垢弊。」
世態炎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意義3 相似詞4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四折:「也索把世態炎涼心中暗忖。」 意義形容得勢時人們就巴結,失勢時人們就冷淡。 相似詞世情冷暖 世態人情 世風澆薄 人情冷暖 相反詞患難與共 風俗敦厚 例句昔日他官高勢大,門庭若市,但一退休,便門可羅雀,世態炎涼由此可見。
世風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的風俗習慣日漸澆薄,每況愈下。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以身作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四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五倫》務進仁賢以任時政,不過數人,則風俗自化矣。臣嘗讀書記,知秦以酷急亡國,又目見王莽亦以苛法自滅,故勤勤懇懇,實在於此。又聞諸王主貴戚,驕奢踰制,京師尚然,何以示遠?故曰:「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從〕。」以身教者從1>,以言教者訟2>。夫陰陽和,歲乃豐;君臣同心,化乃成也。 〔注解〕 (1) 從:依順。 (2) 訟:音ㄙㄨㄥˋ,爭辯是非。
心安理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心定理得注音︰ㄒ|ㄣ ㄉ|ㄥˋ ㄌ|ˇ ㄉㄜˊ漢語拼音︰xīn dìng lǐ dé釋義︰人心安定,事理合宜。見「心安理得」條。 01.《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夏侯玄》:「然則內外相參,得失有所,互相形檢,孰能相飾?斯得人心定而事理得,庶可以靜風俗而審官才矣。」(源) 參考詞語︰心宰理得注音︰ㄒ|ㄣ ㄗㄞˇ ㄌ|ˇ ㄉㄜˊ漢語拼音︰xīn zǎi lǐ dé釋義︰猶「心安理得」。見「心安理得」條。 01.元.王惲〈待旦軒記〉:「蓋勤則為補拙之資,公即具生明之本,無私則心宰,心宰則理得,理得則言順。」 參考詞語︰心安理當注音︰ㄒ|ㄣ ㄢ ㄌ|ˇ ㄉㄤ漢語拼音︰xīn ān...
池魚之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宋司馬桓有寶珠,後因畏罪出亡,故投珠於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尋珠不著,而池魚卻因此而亡。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一說為春秋時,宋人名池中魚者,居近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一說為宋城門失火,眾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魚死。俱見《太平御覽.卷九三五.鱗介部.魚上引風俗通》。後比喻無辜卻受牽累而遭禍。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也作「池魚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憐惜、憐愛。宋.晁沖之〈陸元釣寄日注茶〉詩:「爭新鬥試誇擊拂,風俗移人可深痛。」《聊齋志異.卷一○.胭脂》:「堂下相遇,靦然含涕,似有痛惜之詞,而未可言也。」
切磋琢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磋、琢、磨為對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種方法。語本《詩經.衛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漢.毛亨.傳:「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後比喻互相研究討論,以求精進。唐.元稹〈戒勵風俗德音〉:「士庶人無切磋琢磨之益,多銷鑠浸潤之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田間南北向的小路。另有一說為東西向。《史記.卷五.秦本紀》:「為田開阡陌。」司馬貞索隱引《風俗通》曰:「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河東以東西為阡,南北為陌。」三國魏.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一:「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後泛指小路。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要什麼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