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花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泳(西元1759∼1844),字立群,號梅溪,清代書法家。工於八法,尤精隸古,兼長詩畫。《履園叢話》是錢泳的小品文集,內容豐富,涉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金石考古、文物書畫、詩詞小說、社會異聞、人物軼事、風俗民情、警世格言、笑話夢幻、鬼神精怪等許多方面,可說是包羅萬象。在精怪的〈張氏怪〉中,敘述有一個叫張熙伯的人,他喜歡研究陰陽五行,常讀一些記載神怪傳記的書。有一天家裡突然來了一個妖怪,它可以化為人身,又能變出酒菜和錢財來,還能談人禍福,而且極為靈驗。一年多後,有一個道士路過,他告訴熙伯說:「如果是外來的妖怪,還好驅除;如果是內心發出的邪怪,就很難驅除了。但是還是有方法,把妖怪移到城隍廟,它就...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作俑者」的「俑」,指的是古代用來殉葬的人偶。「始作俑者」則是指發明以俑陪葬的人。在殷周時期,貴族或有身分地位的人,死後往往會以活人陪葬,例如春秋時的秦武公,死時陪葬者多達六十餘人,秦穆公死時陪葬者更多達百餘人。後來,以活人殉葬的風俗逐漸被廢除,改以木製或土製人偶取而代之,即所謂的「俑葬」。孔子對於這樣的習俗極為厭惡,他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其實與用真人陪葬沒有差別,都是非常殘忍的,所以他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就是指責最初那個發明以俑陪葬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後來孟子向梁惠王談為政之道時曾引用孔子的這句話,他說:「大王您自己廚房裡有肥肉,馬廄裡有肥馬,人民卻面有飢色,餓...
疾風勁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舊唐書.卷二.太宗本紀上》:「天地定位,君臣之義以彰;卑高既陳,人倫之道斯著。是用篤厚風俗,化成天下。雖復時經治亂,主或昏明,疾風勁草,芬芳無絕,剖心焚體,赴蹈如歸。」
蒸蒸日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一三.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雍正四年,世宗以浙人查嗣庭、汪景祺詩文悖逆,風氣惡薄,停止浙江士子鄉會試。六年,經李衛、王國棟、王蘭生等奏稱:兩浙人士,省愆1>悔過,士風丕變,諭準照舊應試。前後三年,澆漓2>盡革,況今涵濡3>聖澤幾二百年,宜風氣蒸蒸日上也。 〔注解〕 (1) 省愆:音ㄒ|ㄥˇ ㄑ|ㄢ,反省過失。愆,過錯。 (2) 澆漓:人情、風俗淡薄。 (3) 涵濡:比喻承受德澤之浸漬潤澤。
走馬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粗略知道事物的表面,而不詳加研究其內容涵意。[例]這次的歐洲之旅因為行程安排得太緊湊,只能走馬看花無法深入了解當地的民情風俗
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積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正面的、肯定的。[例]推選好人好事代表,對淨化社會,淳化風俗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耳目一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目一新」原作「耳目更新」。據《魏書.卷一六.道武七王列傳.河南王曜》記載,元鑒擔任齊州刺史時,正值朝廷厲行革新改變初期,各種法制才開始施行。元鑒遵循高祖的旨意,並兼採齊地舊有的習俗,使法則制度規範清楚,且合於禮法。高祖欣賞元鑒的作法,對身邊的侍臣說:「每州的刺史都能像元鑒這麼做,改變舊風俗有什麼難的?」於是下詔書褒揚讚美元鑒,並且將元鑒的作法頒布天下。齊地的人都愛談論此事,都說所見所聞都變得新奇、清新。後來「耳目一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所見所聞都有一種新奇、清新的感覺。如唐代白居易〈修香山寺記〉中「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句,是說因為重修香山寺,使得香山寺的景象看起來耳目一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陳述、報告、列舉。如:「知名不具」。《宋史.卷三八四.梁克家傳》:「上欣納,因命條具風俗之弊。克家列四條。」
人心不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宋應星《野議.風俗議》:「京官名帖大字,事體原無妨礙。……且學問未大,功業未大,而只以名姓自大,亦人心不古之一端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