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05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必有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土民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地的鄉土風俗。如:「這小鎮的風土民情十分淳樸。」也作「風土人情」。
反脣相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反脣相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反脣相稽」這個成語是指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對對方加以計較、譏斥。典源出自漢.賈誼〈治安策〉。賈誼智慧過人,文帝對其才能及建議均十分賞識。他曾上疏言政事,陳述治安的策略,世稱為〈治安策〉,對漢代政治有很大影響。賈誼認為,秦朝之所以滅亡,乃在於仁義不施,風俗敗壞。漢初還普遍存在秦朝敗壞的遺風,他舉例說:富人的兒子長大了就分家產自立門戶,窮人的兒子長大了就被招贅住到岳家。父親來借一把鋤地的農具,就露出施惠的表情;婆婆來拿個畚箕與掃帚,就在一旁說些斥責的話。媳婦和公公並坐,一點長幼尊卑的次序也沒有;受到婆婆的指責,就馬上回嘴還擊。這些都應該加以改革,用禮...
淺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風俗澆薄。《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時俗淺薄,巧偽滋生。」
見怪不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遇到奇怪的事物而不覺得奇怪。[例]在那裡住久了,對於當地許多特異的風俗,他已是見怪不怪。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左傳》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左傳》好講預測,一些預測的事情都很靈驗,例如莊公二十二年記載,陳大夫懿氏占蔔嫁女給齊大夫田敬仲很吉利,“八世之後,莫之與京”,果然,齊國日益強大。《左傳》又能斷言鄭國先亡《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晉|晉範甯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韓愈說...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都人。寄廬山棕衣居士  兀兀山行無處歸,山中猛虎識棕衣。  俗客欲尋應不遇,雲溪道士見猶稀。 因省風俗,與從侄成緒游山水,中道先歸寄示  累宵同燕酌,十舍攜征騎。始造雙林寂,遐搜洞府秘。  群峰繞盤鬱,懸泉仰特異。陰壑雲松埋,陽崖煙花媚。  每慮觀省牽,中乖遊踐志。我尚山水行,子歸棲息地。  一操臨流袂,上聳幹雲轡。獨往倦危途,懷沖寡幽致。  賴爾還都期,方將登樓遲。 寒食寄京師諸弟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歲日寄京師諸季端武等  獻歲抱深惻,僑居念歸緣。常患親愛離,始覺...
澆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情、風俗淡薄。《後漢書.卷四三.朱樂何列傳.朱暉》:「常感時澆薄,慕尚敦篤,乃作崇厚論。」《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而今人情澆薄,讀書的人,都不孝父母。」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於宋城門附近的池仲魚,因城門失火,延及他家而活活被燒死的故事。一說指宋城門失火,人盡取池水滅火,魚因乾渴而死。見《太平廣記.卷四六六.池中魚》引《風俗通》。比喻無端受災禍連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你們這件事鬧翻了,他們窮了,又是終年的鬧饑荒,連我養老的幾吊棺材本,只怕從此拉倒了;這才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呢!」
風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俗、習尚。元.劉因〈隱仙谷〉詩:「山川含太古,風氣如未開。」《文明小史》第六回:「他們動不動的聚眾挾制官長,開了這個風氣,還了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