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爭論是非曲直。通「辯」。《戰國策.趙策三》:「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五:「此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樹下的陰影。如:「樹蔭」、「柳蔭」。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四:「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玉石俱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經》即《尚書》。為上古文獻。今傳《尚書》有真古文和偽古文兩部分。〈胤征〉屬偽古文《尚書》。一般認為多抄襲先秦古書的文句,雜入所杜撰之文中,所以亦有其文獻上的參考價值。據〈書序〉記載,羲氏與和氏歷代為日官,負責觀察天象四時。至夏帝仲康時,因為沉迷於飲酒而怠忽職守,於是仲康派胤侯前往征伐。出師之前,胤侯做了這篇〈胤征〉來訓誡勉勵將士們。文中提到:「今天我將要率領你們這些勇猛的將士,前往討伐失職的羲氏與和氏。你們應該輔助我,一同為天子效力。崑崙山上如果發生大火,美玉和石頭都將一同焚毀;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職,對天下百姓所造成的傷害比烈火還要可怕啊!」後來「玉石俱焚」被用來比喻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浸溼、沾溼。《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宋.蘇軾〈飲酒〉詩四首之四:「雷觴淡於水,經年不濡脣。」
食言而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載,春秋魯哀公二十五年六月,魯哀公從越國回來,與前來五梧迎接他的大夫季康子、孟武伯會合,並且設宴飲酒,由孟武伯代表向哀公敬酒祝壽。孟武伯十分厭惡為哀公御車的寵臣郭重,在宴席上就問他:「你為什麼這麼肥胖?」當下季康子認為孟武伯說話失當,要罰他飲酒。而哀公則是因為季康子和孟武伯時常失信於他,於是指桑罵槐地說:「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意思是,他把太多說出來的話又吃下去,怎麼能不肥呢?「食言而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說話不守信用。
醉翁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茂密,谿壑幽美,有一條清澈的泉流由兩峰間傾瀉而出,醉翁亭就築在泉水之上。歐陽修常邀友人在亭子裡聚會飲酒。有一次,歐陽修文興大發,寫下了傳頌千古的〈醉翁亭記〉,其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之句。原意為:在這樣的一個地方喝酒,其實我意不在品嚐美酒,真能讓我忘卻憂愁的是圍繞四周的好山好水啊!醉翁亭景色的鍾靈毓秀,足以讓他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而滁人扶老攜幼來遊,也使他得以父母官之心而樂百姓之樂。或許這兩者才是歐陽修所說的「醉翁之意」吧!後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語義被擴大,不一定用在飲酒時意在山水,而是用來泛喻別有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是中心地帶、荒僻的。如:「偏遠」、「偏僻」。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五:「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飲酒過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歸」。南朝梁.蕭統〈陶淵明傳〉:「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閒靜、恬適。[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晉.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之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用以承酒觶的禮器,形似豆而較低。《儀禮.公食大夫》:「飲酒實于觶,加于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