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青或鋸峰齒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rionace glauca (Linnaeus, 1758)
體背深藍色,腹面白色。體形修長;吻長;眼大;鰓耙具乳狀突起;胸鰭窄長;唇溝短;第一背鰭較接近腹鰭而離胸鰭較遠;第二背鰭不及第一背鰭之1/3;尾柄具一不明顯之側隆脊;尾鰭窄,下葉頗長。
遍佈於全世界各大洋之溫帶及熱帶水域,臺灣沿近海域經常可發現其蹤跡。
分布範圍廣泛,棲息水深0~152公尺,群聚性,廣溫性魚種,水溫7℃~25℃水域均可發現其蹤跡。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4~135尾,妊娠期9~12個月。食性廣泛,舉凡硬骨魚類、小魚、無脊椎動物、海洋哺乳動物、海鳥均是其掠捕的對象。是具危險性的種類之一,有許多攻擊人的記錄。最大漁獲記錄383公分,成熟體長170~18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35~44公分。
可由延繩釣、刺網、拖網漁獲,是臺灣遠洋鮪延繩釣漁業主要的魚混獲種類之一,亦是沿近海漁業多獲性種類之一,唯價格較低,是大型魚中價格最低者,供食用,魚皮可製成皮革。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黑稍真或黑邊鰭白眼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hinus limbatus (Valenciennes, 1839)
為體形壯碩之大型類,可成長至2.6公尺。口前吻長為鼻孔間距之1.3~1.7倍;眼圓形,前後徑為全長之1.2~2.2%;前鼻瓣短而不延長;上唇溝短而不明顯;齒式14~16/13~16,15/14~15較為常見;上頜齒窄,齒緣呈鋸齒狀,齒尖或高而直立或稍傾斜,齒根部呈粗糙之鋸齒狀,無小齒尖;下頜齒直立,齒尖窄,具鋸齒緣,齒根橫向。兩背鰭間無隆脊;第一背鰭呈大型鉤狀,外角窄圓,起點通常與胸鰭基底末端位置相對或稍後,偶而亦可發現與後角相對者,內緣短,為基底長度的1/3,第二背鰭大而高,高度為全長之2.5~3.6%,內緣短,長度為鰭高之1.1~1.6倍,第二背鰭起點約與臀鰭起點位置相對或稍後;胸鰭鉤狀...
出現於南北緯40度間之世界各大洋沿岸海域,中太平洋亦有些許分布,臺灣東北部及澎湖沿岸海域均可發現其蹤跡。
熱帶、亞熱帶常見的種類,出現於沿岸、近海、河口水域。生性活躍,游泳快速,常成群結隊游在近表層水域。胎生,每胎產仔1~10尾,一般4~7尾較常見,妊娠期10~12個月。以魚類為主食,有時亦食用頭足類及甲殼類。少有攻擊人類的記錄,危險性不高。最大可成長至255公分,成熟體長120~13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38~72公分。
可由延繩釣釣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低鰭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紡錘型,軀幹粗大。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端非常寬圓而短。眼圓,瞬膜發達。前鼻瓣呈寬三角形;無口鼻溝或觸鬚。口裂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頜齒側扁而寬,邊緣具細鋸齒,齒尖直立或略外斜,無小齒尖;下頜齒較窄而直立或稍頜斜,邊緣具鋸齒,近基底則平滑。噴水孔缺如。背鰭2個,背鰭間無隆脊,第一背鰭寬大,起點與胸鰭基底後方相對,後緣凹入,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在臀鰭起點之前或相對,後緣入凹,後角尖突;胸鰭大型,鐮刀形,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後端;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
淺海長尾或淺海狐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lopias pelagicus (Nakamura, 1935)
成魚眼一般大,初生時則眼特大,眼眶不向上延伸達頭之背部;前額稍微隆起;頭背側兩眼之間寬且呈隆起狀;吻圓錐形;頭側鰓裂上方具一不明顯之橫向淺溝;口角無唇溝;齒小,兩頜齒皆超過29列。胸鰭外角寬圓而不呈鉤狀;尾鰭下葉小。腹面白色部分不越過胸鰭之基底。
出現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南北緯40度間海域,臺灣東北部及東部海域經常可以漁獲。
雖屬於大洋表層性種類之一,不過有時於近岸水域亦可漁獲,棲息水深0~152公尺。生性活潑,游泳能力強。卵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2尾。以小型魚類、頭足類等為食,對人類不具危險性。最大體長至少在330公分以上,性成熟體長大約在270公分以上。胎仔產出體長約90公分。
主要由延繩釣釣獲,部分由大目流刺網漁獲,是臺灣地區沿近海捕業者主要漁獲對象之一,經濟價值高,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或鼠鮫目(Order Lamniformes)、Mackerel Sharks
長尾科或狐鮫科(Family Alopiidae),Thresher Sharks
黑尾真或黑印白眼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 (Bleeker, 1856)
體形頗壯碩之中型級類。吻頗長,吻端寬圓;眼頗大,通常圓形,眼前後徑為全長之2~2.7%;前鼻瓣呈短三角形;上唇溝短而不明顯;齒式13~14/13~14,14/13較常見;上頜齒窄,具明顯鋸齒緣,半直立或稍傾斜,齒根橫向。兩背鰭間一般不具隆脊;第一背鰭近似鉤狀,外角或窄圓或尖突,起點位置與胸鰭後角或相對或稍前,內緣長度不及基底長之半;第二背鰭大且高,高度約為魚體全長之2.7~3.4%,內緣很長,為鰭高之1.2~1.6倍,起點大致與臀鰭起點相對;胸鰭窄如鉤狀,外角或尖或窄圓,前緣長度約為全長之18~21%。脊椎骨數211~221節,尾鰭前脊椎骨數110~119節。體背灰色,腹面白色,第一背鰭具不規...
南北緯30度間之中、西太平洋水域均可發現其蹤跡,另印度洋之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塞昔耳群島及印度沿近海域均有分布。臺灣則於東北部海域偶而可以漁獲。
沿岸兼具外洋棲息的種類,經常出沒於陸棚區之珊瑚礁水域,棲息水深至少可達100公尺,一般是接近底部棲息,不過偶而亦會游至水面,主要以體長不及30公分的珊瑚礁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有成群習性,活動能力強,通常夜間會比較活躍。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1~6尾,胎仔產出體長45~60公分,妊娠期12個月,成熟年齡7~7.5歲,可存活25年以上。
一般可由延繩釣釣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長鰭真或污斑白眼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hinus longimanus (poey, 1861)
大型鮫類,體形壯碩,可成長至3公尺以上。吻端寬圓;鼻孔間距為口前吻長之1~1.1倍;眼圓而小;前鼻瓣短,呈鈍角三角形;上唇溝短而不明顯;齒式13~14/13~15,14/14較常見;上頜齒頗寬,呈三角形,齒緣鋸齒狀,無小齒尖。背鰭間具隆脊,第一背鰭特大,外角圓而不似刀狀,起點位置在胸鰭後角稍前方,內緣長,約為基底長之1/2或略短;第二背鰭大且高,高度為全長之2.7~3.9%,內緣短,長度約為其高度之1.0~1.1倍,起點位置約與臀鰭起點相對或稍前;胸鰭大型而延長,外角寬圓,前緣長約為全長之19~29%;脊椎骨數228~244節,尾鰭前脊椎骨數123~131節。體背銅灰色,腹面白色,各鰭亦具白斑...
為泛世界性種類,廣泛出現於世界各大洋之溫帶及熱帶海域(南北緯40度間)。臺灣於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均有漁獲記錄。
外洋兼沿岸棲息的種類,適水溫18~28℃,喜好生活於水溫20℃以上之水域。生性活躍,但游泳速度並不快。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1~15尾,母體產仔的數目有隨體型增大而增加的情形。妊娠期約1年。主要以硬骨魚類為食,有時亦食用海鳥、海龜、軟體動物、甲殼類。最大可成長至350公分以上,一般體長均不及300公分,成熟體長約18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60~65公分。
可由延繩釣或拖網漁獲,是臺灣地區沿近海漁業的主要漁獲對象,經濟價值高,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大眼長尾或深海狐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lopias superciliosus (Lowe, 1839)
眼特大,眼眶向頭背側延伸;前額稍突起;頭背側兩眼之間近乎平坦;吻鈍尖;頭側頸部鰓裂上方具一深的水平橫向溝;兩頜齒皆少於25列。胸鰭鉤狀而外角寬尖;尾鰭下葉稍長。腹面淺色。
南北緯40度間之各海域都可發現其蹤跡,臺灣則於東北部及東部海域經常可以漁獲,是多獲性種類之一。
經常出沒於近海之陸棚斜坡區,有時亦會游至沿岸淺水域或外洋區,棲息水深0~500公尺。游泳能力強。卵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2尾(有時4尾),以魚類為主食,有時亦食用頭足類。攝餌時往往以其強而有力的尾部將餌料生物擊昏,然後再進食。也因為如此使其經常是由尾部被延繩釣所釣獲。最大漁獲體長記錄461公分,雌、雄最小性成熟體長分別為355公分及27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64~106公分。
本種是臺灣地區沿近海域延繩釣及大目流刺網的多獲性經濟魚種之一,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或鼠鮫目(Order Lamniformes)、Mackerel Sharks
長尾科或狐鮫科(Family Alopiidae),Thresher Sharks
白邊真或白邊鰭白眼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hinus albimarginatus (Rüppell, 1837)
體形修長之大型鮫類,可成長至2.7公尺以上。吻端寬圓;口前吻長為兩鼻孔間距之1~1.4倍;眼圓;前鼻瓣不發達;上唇溝短而不明顯;上頜齒頗寬,具明顯鋸齒緣,或直立或稍傾斜,三角形,齒尖高;下頜齒直立,齒根橫向,齒尖上端鋸齒緣。兩背鰭間具隆脊;第一背鰭大型,外角或尖突或窄圓,起點與胸鰭後角或相對或稍前,內緣長度為其基底長之2/5或更短;第二背鰭高度約為全長之1.5~2.3%,內緣長度為其高度之1.5~2.1倍,起點與臀鰭起點或相對或稍後;胸鰭大型,半鉤狀,外角或窄尖或窄圓,前緣長度約為全長之16~22%;脊椎骨數216~231節,尾鰭前之脊椎骨數115~125節。體背一般深灰色但有時呈青銅色,腹面...
出現於南北緯30度間之太平洋及印度洋水域,臺灣地區之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可發現其蹤跡。
近岸及外洋棲息的種類,棲息水深0~800公尺,喜出現於近岸島嶼之珊瑚礁水域。卵生種,每胎產仔1~11尾,5~6尾較常見,妊娠期1年,夏天產仔。以中、底層水域棲息之魚類為食,包括燈籠魚、飛魚、鰹、鮪、魟等。體型最大可達30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160~180公分,雌魚成熟體長160~20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約63~68公分。
一般由延繩釣漁獲,本種在臺灣地區是沿近海捕業者的主要漁獲對象之一,經濟價值頗高,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或黑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alatias licha (Bonnaterre, 1788)
前鼻瓣短且不呈鬚狀;吻短而圓;吻長遠短於由口裂至胸鰭起點之距離,約為頭長之1/4;五鰓裂約略等長;唇厚,唇緣呈鬚狀,打褶,不為吸盤狀;上、下頜齒顯著不同,上腭齒小,齒尖窄尖如鉤,不具小齒尖;下頜齒大型,朝內彎曲,齒尖呈寬三角形,齒緣似鋸;齒式16~21/17~20。兩背鰭均不具硬棘;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胸鰭後角略後方,基底末端位置則遠在腹鰭起點之前,較接近胸鰭而稍遠離腹鰭;第二背鰭起點約與腹鰭基底中點相對,第二背鰭稍大於第一背鰭,基底長則超過第一背鰭基底長之1.5倍;胸鰭後角寬圓;尾鰭上、下葉不對稱,上葉長,下葉很短或不明顯,後緣缺刻明顯。尾柄不具隆脊或凹窪。皮齒低平。體色或黑或棕黑,有時有黑點。
本種主要出現於東大西洋沿近海域,另外西北大西洋之喬治灣、北墨西哥灣,西印度洋之南非、南莫三鼻克沿海,中太平洋之夏威夷群島海域,西太平洋之日本、澳洲、紐西蘭、臺灣沿近海域均可發現其蹤跡。
深海棲息之暖水性種類,雖然常見不過分布較為零星,經常出現於陸棚區及斜坡區,棲息水深37~1,800公尺,較常出現於200公尺以深水域。以深海底棲性魚類(包括軟、硬骨)、頭足類、甲殼類等為主食。雌、雄個體體型大小差異頗大,最大體長至少159公分(雌魚),性成熟體長雌、雄魚分別在117公分及77公分以上,胎仔產出體長約30公分。
可由底拖網或延繩釣漁獲,魚肉供食用。肝臟可提煉烯。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科(Family Dalatiidae),Sleeper Sharks
巴西達摩或雪茄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sistius brasiliensis (Quoy et Gaimard, 1824)
吻長約與眼前後徑等長眼位於頭之前側位齒式31~37/25~31;兩背鰭間距大於第一背鰭基底長之兩倍;第二背鰭基底末端與尾鰭上葉起點之距離,大於第二背鰭基底長的2倍;兩背鰭高度約略相同;胸鰭近似方形;腹鰭大於背鰭,尾鰭大型,上、下葉近乎對稱,下葉前緣長約為上葉前緣長之2/3。頸部具一明顯之環狀黑色帶。
本種為熱帶外洋性種類,於南北緯30度間之世界各大洋均可發現其蹤跡,中太平洋是最常出現的水域,臺灣則於北部海域有漁獲記錄。
分布水域極廣,外洋性,通常是夜間在表層水域被漁獲,不過其經常出現的水深為85~3,500公尺。本種有日夜垂直洄游的習性,因夜間洄游至較淺水域而被漁獲,日間則洄游至深層水域。由其修長的體形、小型的偶鰭,及體內具大型且富含油脂的肝臟判斷,其在水中的移動並非依賴各鰭。卵胎生,其上、下頜均具大型且銳利的牙齒,因此得以攻擊體型遠大於牠的旗魚、鮪魚、海洋哺乳動物等。最大約可成長至50公分左右,最小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38公分及31公分。
由於其體形小,數量亦十分有限,因此不具任何經濟價值,可由底拖網或圍網漁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科(Family Dalatiidae),Sleeper Sharks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