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12.5099 ms
共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生意。《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聞得販漆這項道路頗有利息,況又在近處,何不去試他一試?」《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年三十餘,覺得心裡不耐煩做此道路,告脫了在本縣去,別尋生理。」
|
納命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命交出來,即欲取人性命。常用於激憤的口氣。如:「被害者家屬一看見法警押著嫌犯出現,悲憤地大叫:『凶手,納命來!』」
|
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陷於塗泥炭火之中。比喻處境困苦。《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漢遭王莽,宗廟廢絕,豪傑憤怒,兆人塗炭。」《三國演義》第六回:「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也作「荼炭」。
|
書富五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書讀很多,學問淵博。《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真個胸中書富五車,筆下句高千古。」
|
冷譏熱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冷嘲熱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冷嘲熱諷」原作「冷譏熱諷」。春秋時楚國公子圍篡國弒其君郟敖自立為靈王這件事,人盡皆知,並且都覺得氣憤不平。而晉國大夫們也對這件事議論紛紛,言語尖酸、刻薄,帶著嘲笑和諷刺的意味,這是因為他們有顆公平無私的心。「冷嘲熱諷」與「冷譏熱諷」意同,用來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諷刺。
|
髮上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怒髮衝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頭髮直豎,把戴的帽子都頂了起來,這是古人用來形容極度憤怒的樣子。古代成年人是要戴冠的。和「怒髮衝冠」相關最有名的故事當屬藺相如「完璧歸趙」了。戰國時代,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換取趙國的和氏璧。趙王因宦者令繆賢推薦,召見藺相如,並且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藺相如不想使秦國有攻打趙國的藉口,主張送和氏璧到秦國去,並說:「君王如確定沒有合適的人選,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真的給城,璧就留給秦國;不給,我會將和氏璧完好的送回趙國。」於是趙王派他帶著和氏璧西行入秦國。到了秦國,藺相如發覺秦王並不是真正想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於是在秦王欣賞和氏璧時,假意的說璧上有...
|
如之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丹殺秦王,希望得其首級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3) 偏袒扼腕:偏袒,袒露一臂。扼腕,用手握腕。形容憤慨已極。
(4) 切齒拊心:怨恨至牙齒切磨,拍擊胸膛。形容痛恨到了極點。拊,音ㄈㄨˇ,拍打、輕擊。見「切齒腐心」。
(5) 自刎:自殺,割喉嚨結束自己的生命。
(6) 太子:戰國時燕王喜的太子,名丹。丹患秦之強大,使荊軻入秦刺始皇,事不成,秦急攻燕,喜斬丹欲獻秦,秦復進兵,卒滅燕。亦稱為「燕太子丹」。〔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睠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
|
謗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非議。《戰國策.齊策一》:「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文選.嵇康.幽憤詩》:「欲寡其過,謗議沸騰。」
|
忠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君愛國的臣子。《文選.陸機.辯亡論上》:「雖忠臣孤憤、烈士死節,將奚救哉!」《三國演義》第九回:「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
|
山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凹。《文選.嵇康.幽憤詩》:「采薇山阿,散髮巖岫。」《聊齋志異.卷二.嬰寧》:「老母岑寂山阿,無人憐而合厝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